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3章 出鹽了

“鹽”字本意是“在器皿中煮滷”。

《說文》中記述:天生者稱滷,煮成者叫鹽。

初期鹽的製作,直接安爐灶架鐵鍋燃火煮。這種原始的煮鹽費工時,耗燃料,產量少,鹽價貴。

於是,從鹽一誕生起,王室就立有鹽法。在周朝時,掌鹽政之官叫“鹽人”。《周禮·天官·鹽人》記述鹽人掌管鹽政,管理各種用鹽的事務。

祭祀要用苦鹽、散鹽,待客要用形鹽,大王的膳饈要用飴鹽。

漢武帝始設立鹽法,實行官鹽專賣,禁止私產私營。

《史記·平準書》中記載,當時誰敢私自制鹽,就施以把左腳趾割掉的刑罰。

晉代時,私煮鹽者百姓判四年刑,官吏判兩年。

鹽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必需品之一,社會需求量大,消費彈性極小。

在封建社會大部分生產和生活資料自給自足的情況下,鹽卻不可能自給自足,必須從外界獲得。

所以在中國古代社會,鹽鐵茶酒是少數幾項大宗交易商品,

對於草原民族來說,這個現象更為明顯。

張華已經開始佈局茶園,在大唐各地的產茶區域購買茶園,同時也準備在明年開始,土豆和地瓜得到比較大規模的普及之後,大幅增加高度酒的釀造。

至於鐵,更是張華重點關注,親自指導的專案。張家鐵坊的技術可謂是日日都不同,已經有了超越長孫家的氣勢,現在只是產能上還不如他們。

那麼封建社會的鹽鐵茶酒四大行業,張家就算是全部都涉足了。

“伯爺,昨天我去鹽場看了一下,第一批鹽已經快要製成了,你要不要過去看看?”

鹽場離縣城還有點距離,張華在那附近圈了一大塊地,現在聽馬周說很快要出鹽了,張華當然要去看看。

“要出鹽啦?走,必須得去看一看啊,這鹽場順利出鹽,對張家,對華庭縣,乃至對整個天下都是有重要意義的。

大唐全年的食鹽產量沒人統計過,但是我估計不會超過三千萬斤,聽起來很多,但是壓根不夠用,價格還貴。

以後我們鹽場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等後面幾期建設好之後,一個鹽場的年產量就可以直接讓大唐的食鹽數量翻一番。

單單這個鹽場就可以讓華庭縣富甲天下呢。”

張華一邊起身準備出門,一邊述說著自己對食鹽的看法。

“伯爺,這鹽在長安一般要十幾文錢一斤,到了邊疆更是要幾十文錢,在草原上就更貴了。我們的鹽場直接將海水曬成鹽,似乎不需要太多的成本啊。”

“現在的鹽貴是有很多原因決定的,首先就是鹽的產量不足,另外運輸不方便也是一個原因,最後就是鹽商在謀求暴利了。我們張家的海鹽要進入這個市場,註定是會引起很多波折,我準備讓長安城的勳貴們參與進來。”

鹽鐵茶酒,鹽是排在第一位的,張華沒有想過要壟斷這玩意,那純粹是給自己找麻煩,李世民也絕對不會希望看到這種情況。

只要張家牢牢的把握住製鹽的最先進工藝,流通環節的利潤可以分給其他人。

甚至可以預計,不需要幾年,其他沿海地方也會出現模仿張家鹽場的新型鹽場,這些在張華看來都是不足為懼的。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後世叫的滿天飛的口號,可不僅僅是口號!

華庭縣縣城去鹽場的道路修的非常一般,不過地處長三角平原,即使路不好走,縱馬而行也是不需要多少時間就到了。

“伯爺,你看,那白茫茫的一片,就是最新開始出鹽的鹽池,按照估計,這一塊鹽池一天就可以出兩擔鹽,這一片加起來,一天出鹽預計可以達到幾百擔鹽,實在是太嚇人了,這還是第一期都沒有完全建設好的情況。”

張華和馬周都沒有下馬,鹽場太大了,還是騎著馬方便,再說站的高才看的遠。

“馬周,我們的鹽場要成為全天下最大的產鹽地,你可不能僅僅滿足於現在的區區表現呢。”

雖然張華也對鹽場這一個月來的變化表示震驚,但是想想後世的大鹽場,動不動就是幾萬畝、幾十萬畝的,現在這個幾十畝就根本不夠看了。

當然,以大唐現在的食鹽消耗水平,根本不需要幾十萬畝的鹽場,短時間內有個幾萬畝就足夠了,甚至是產能過剩了。

主要是因為後世的鹽,絕大部分都作為工業原料給消耗掉了,吃掉的沒多少。

但是大唐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