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找了臺電腦坐下,張志鵬和他的‘海龜’隊員們也開始了工作。
………【!別採集我第一百六十七章爭論】………
有吳可能這樣的電腦專家,資料收集工作很快完成,將所需要的部分剪下貼上,然後再分門別類地列印出來,厚厚一摞四五十頁a4檔案紙打得滿滿的,看起來很是嚇人。
離開電腦教室,釋天生幾人來到分給他們的工作間坐下(今天是休息日,公司很多部門都沒有開工,所以供三五個人使用的空房間並不難找。)
“好了,資料都齊了,大家談談想法吧。”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既然這三個人都不願意挑頭,那麼理所當然,這個頭自然落在了釋天生的頭上,或許正如老話所講,‘無知者無畏’,正因為他搞不明白那些數字,字母,圖表代表是什麼意思,所以才敢義無所顧地站在最前面。
“嗯;我先說吧。”吳可能年紀最小,最有衝勁兒。
“透過網上搜尋,我們一共找到三十五家國內外企業曾經出現過類似情況。解決的方案總結起來共有兩種:
一、增強檢驗力度,透過增加人力,提高抽查頻率和取樣數量,減少不合格產品透過機率。
二、改進裝置,在流水線上加裝檢測裝置,確保空包裝盒不能透過。
這兩種方法各有利弊,前一種,投入少,見效快,但很難完全杜絕不合格產品的透過,因為無論怎樣盡職盡責的工人,也很難確保在工作的每一分每一鈔都不鬆懈,特別是在自動化流水線情況下,傳送帶執行的度很快,每分鐘透過的產品可以要以百為單位,質檢工人眨一下眼睛,或許就已經錯過了好幾件產品。
第二種方法的優點是效率高,幾乎不會有不合標準的產品透過。但缺點是生產線需要加裝特殊裝置,一次性投入很高。”
吳可能的記憶力很好,只是粗略看了一遍資料,便已經記下了主要的問題。
“一次性投入高是什麼意思?”釋天生是不懂就問,表情可是相當認真。
“噢,一次性投入就是指第一次投入成本以後便不用再投入成本”並不曉得釋天生是真的不懂,還以為對方是在考自已的常識,吳可能把自已對‘一次性投入’的理解全講了一遍。
“噢;原來是這樣。”研究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釋天生不放過任何一點知識,全都牢牢地記在心中。
“嗯,小吳,那到底需要加裝什麼樣的特殊裝置呢?”丁德勝問道。
“特殊裝置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光學掃描,把鐳射,紅外光之類的射器安裝在流水線的一端,工作時射器出光束,當被檢驗品透過這道光束時由於光束強度的不同而判斷出被檢驗品是否合格。
另一種則是重力裝置,也就是在產品流水線下加裝重力感應器,當透過產品的重量不合設定標準時,則馬上報警。”吳可能答道。
“那投入的成本到底有多高呢?”孫志堅問道。
“關於這方面的情況沒有找到具體資料,只是在廣東青馬儀表場的一篇報道中曾經提過,為解決類似問題共投入資金一百三十餘萬,我想,單純的感應裝置投入大概用不了這麼多錢,不過相關的,當現不合格產品時怎樣處理的問題就要麻煩多了,終究生產線一開,不可能每現一件不合格產品都要停下來再讓人工去處理。”吳可能答到。
“噢,如此說來,改造流水線的一次性投入非常高。題目給出的是一家規模不大的工廠,其潛臺詞就是這家工廠沒有多少資金,拿不出這樣一筆錢進行裝置改革。”聽完吳可能的介紹,孫志堅分析道。
“難道說是採用增加人手來解決?從已知的案例中,這屬於效率比較低的辦法,不僅沒辦法完全杜絕不合格產品的出現,而且還要增加檢驗工人的數量,雖說短時間內投入的資金不是很多,但長此以往積少成多,那也不是一個少數。”丁德勝也提出自已的意見。
“題目中所描述的工廠是廣東沿海地區的一家企業,三十幾名工人,固定資本三百萬元,年產值在三百八十萬元左右,假如改造裝置的投入是在一百萬左右,這家工廠完全可以咬一咬牙,挺過一年,只要熬過一年的艱苦,以後就不必再為產品質量擔心,這不是一勞永逸的好辦法嗎?”
顯然,丁德勝的意見是偏向於透過裝置改造解決問題。
“呵,您的想法的確很好,不過實際上卻很難行的通。三百八十萬的產值表面看起來不少,但除去原材料,機器折舊,電費水費,人員工資,各種攤派費用,工廠真正可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