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部分

“忍痛割愛——此愛非彼所愛,那就是白做戲。”班長文赳赳地說。

“在一定的情況下‘愛x=害’這道方程是成立的。未知數x的值大於愛的基本線時該式恆成立,並且x值越大害的就越深……”嘿,是數學科代表。

“就像電子郵件,本來雙方出於禮節,在出差時均設定了‘自動恢復’。哪知,郵件像雪花般塞滿了對方郵箱,直到郵箱撐爆為止。”電腦科代表也來湊熱鬧。

眾人爭辯不休,此時恰逢本班食神路過:“愛吃哪兒吃哪唄!也許對方不吃魚,那魚還不是咱吃了。”

人哪,複雜的動物。正所謂“做人難,人難做,難做人”那。

中國人過節是啥都送,而且不露聲色,驚喜嗎!外國人過節總是問對方缺啥再買啥,牙膏也好,只要是對方喜歡就行,而且不浪費。東方人是很注重情感的,試問,能問對方需要的是牙刷還是牙膏再送禮嗎?!

………【第一百三十五章 我的笨邏輯之二】………

價值作為哲學命題的話,是否應該具有某種程度的抽象性,直接影響了它的客觀性、科學性。

這有點象“真理”當初的命運。

“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正確反映”,這是人們在“真理”問題上的一個進步。“作為反映事物本質和規律的真理的內容,不論你喜歡它還是不喜歡它,它都客觀地存在著”是又一偉大的進步。這些進步是人類抽象思維的進步。也正是有了這些進步,人們才得以接受“真理”可以分為“相對真理”和“絕對真理”;“真理”在無數個“相對”中向著“絕對”不斷發展。

同樣,“價值”如果作為一個哲學命題,也必須具有某種程度的抽象性,才能還其客觀的真實面目。因為,“價值”也同“真理”一樣,是客觀存在的,不管你是否認識到。而它的客觀存在往往是透過“使用”和“交換”等等形式體現出來的。各種消費性使用、生產性使用、收藏性使用……具體的使用構成了“價值”的“使用價值”;各種貨幣價格的交換、物質能量上的交換……具體的交換構成了“價值”的“交換價值”。相信這樣才能解釋“數以百萬年計的人類勞動是有‘價值’的,因為正是這些勞動所生產的產品,使人類與自然得以進行物質能量上的交換;使人類得以繁衍到今天”,這樣一個起碼的常理、常識。也只有這樣,才能從思維邏輯和語法邏輯上理順“價值”與“使用價值”、“交換價值”是“一般”與“特殊”的關係。

當然,這樣一來也許有人擔心,關於“價值”的傳統理論結構,被震動了;許多的概念被弄亂了。

其實並不全然。這隻需要對傳統理論結構作調整,概念作修正。

不信你試一試。

政治經濟學研究的主要是經濟領域的各種現象,而不是自然物質世界的能量交換。只要在教科書習慣用語的“價值”之前,加上“價格交換”,意思就順理成章多了。比如:“價值規律”,改為“價格交換價值規律”;“‘價值’即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改為“‘價格交換價值’即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商品的價值量”,改為“商品的價格交換價值量”等等。

這樣雖然繞口,但比較準確、科學。

而哲學的科學性不正是從她的準確性、抽象性中體現出來的嗎?

………【第一百三十六章 我與“新面孔”】………

今年秋天,我發現了一張新的面孔。每次看到那張面孔,我總是有種特殊的感覺。開學後的一個星期,正好由我站在校門口值勤。於是,我便盼望著那張面孔的到來。可站了幾天,始終不見她的蹤影。工夫不負有心人,到了第三天,那張我盼望以久的新面孔終於出現了。那是一張稚嫩的面孔,一張充滿友善的面孔……此後,這張面孔便被牢牢地記在我的心裡。又是一次值勤,我照舊站在校門口,新面孔朝我走來,她的腳步是那樣的輕盈,周圍喧鬧的聲音,此時也似乎銷聲匿跡了。她的眼光是那樣的善良,純樸……

一天,放學的路上,碰到了那張新面孔,她衝我微笑,在微笑中,我發現了她的美:一頭黑亮的秀髮,一雙晶瑩剔透的眼睛,還有一張櫻桃小嘴。原來她是從石化轉來的,就住在我家的對面。啊!太好了,我想:我可能又會多一個新朋友……

在校運會上,我參加了3000米的跑步比賽,每跑一圈,總能聽到那熟悉的聲音在為我加油,為我吶喊。直到有一天,她主動來找我藉詞帶。那一刻,我激動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