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聽說那十個江洋大盜,有幾個是被臨城來的,叫蘇晨迷的捕快斬殺的時候。
吳承託了關係,將這功勞分了陸宏一半,有了這個功勞,加上政績,陸宏差不多能到福城當官了。
任期到了的官,看以往政績評價有幾種可能。
一,不調,依舊是原來的職位,原來的地方。這種情況,是那些沒犯錯,但政績極差,地方極差,沒人願意去,才會出現。
二,平調,調到和之前差不多的縣城去當縣令。貧困縣的縣令,調到另一個貧困縣當縣令。
三,升調,這個還是縣令,但是從貧困縣調到富裕的縣裡當縣令。比如翼城縣令調到尚城當縣令。
四,升任,縣令雖然是管理一縣,直屬郡守,看似升一級就是郡守了。
其實不然,上面還有好幾個官職。都尉,掌管一郡的兵馬,郡丞,除了兵馬,郡裡的事都能管,長史,等等……
福城是七霞郡的郡城,如同國家首都,那怕是和縣令一樣大的官,也比縣令大三分。
福城郡守府中,郡守正和幾名下屬在商議縣令們的升遷。
“翼城縣令的政績如何?翼城縣令可是殲滅了為禍多年的十大盜。”郡守問到。
“回郡守,翼城縣令往年政績都是差,只是憑藉著殲滅十大盜的功勞,今年拿了個極優。”功曹史說到。
“雖翼城縣令政績不佳,但殲滅十大盜功勞甚大,可升任。”郡守想了想說到。
“郡守大人有所不知,這殲滅十大盜的功勞並不是翼城縣令一個人的功勞,還有臨城縣令的功勞。”功曹史再次說到。
“哦?細細道來。”郡守感興趣的說到。
“十大盜中有一人被關押在翼城,另外九個想要前去搭救,可在臨城露出了行蹤,於是臨城縣令,派了一名捕快去翼城通知,並且協助。
有了臨城的通知,翼城縣令才設下埋伏等大盜上鉤,其中,臨城的捕快更是斬獲了三名大盜的人頭。
所以,這功勞應該分臨城縣令一半。並且至關重要。”這功曹史應該是收了吳承的好處,才如此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