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的。
和《滾石雜誌》的小刀一樣,其他各大雜誌的音樂人紛紛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若是換個人,恐怕歌迷就要懷疑哪個公司公關能力這麼強,居然可以讓這麼多人來說這張專輯的好話。
但是物件是李霖,所有的歌迷就連這個懷疑升都沒升起過。
李霖的口碑太好了。
過去幾張專輯,早已經祭奠了類似於‘李霖專輯、必屬精品’這樣的觀念,就像是小刀說的,李霖出精品專輯部奇怪,相反,李霖不出精品專輯這才叫奇怪。
這其實是很正常的,誰叫李霖前面的專輯都是銷量和口碑並存,不管汗死影迷還是音樂人,給出的評價都很高。
現在的他類似於周杰輪。
甚至比周傑輪還要強大,至少周杰輪每年都有江郎才盡的傳聞出現,音樂人說周杰輪沒了過去的靈氣,歌迷說周杰輪前面幾張專輯最好。
這其實都是指周杰輪在走下坡路。
而李霖卻很少有這樣的傳聞出現。
就像是曾經某位音樂人評論的那樣,沒有想象中的驚豔,但至少保持了水準。
“毫無疑問,又是一張五星專輯,而且較之過去的專輯,李霖的這張專輯音樂風格更加多變,這代表著李霖對音樂風格的全新嘗試。”
“冷門風格信手拈來,即便是不追求主流,也可以得到超高銷量,或者說,他就是主流。”
“現在的歌壇主流都是情情愛愛,雖然說情愛是人類永恆的經典,但是歌壇還需要其他風格的注入,而很顯然,李霖的這張專輯將給華夏歌壇帶來更多的活力。”
就如同李霖帶起了中國風一樣,許多音樂人都對李霖的專輯信心滿滿,覺得李霖的這張專輯必然可以給越來越疲軟的華夏歌壇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天,李霖的銷量不降反升,大批大批的中立歌迷在聽了別人的評論之後開始走進唱片店購買這張專輯。
在這些人的搶購下,李霖的新專輯單日銷量華麗麗的過了40萬。
所有人都沉默了。
任何一個想要等著李霖專輯大敗的歌手全部都保持沉默,甚至連一些閒言碎語都消失得一乾二淨。
專輯預售3天破400萬可以說是李霖得歌迷數量多,首日銷量30萬可以說是李霖以前的口碑在積累。
但是第二天,所有音樂人清一色的好評再加上不降反升的專輯銷量,任何一個人都明白,這張專輯又成功了。
它的質量,完全匹配李霖現在的人氣、名氣和地位,李霖用自己的專輯證實了自己還是那個火爆到無以加復的巨星。
任何在公眾場合質疑李霖這張專輯的閒言碎語必然會遭受到別人的反擊。
你說質量不好,人家就會說音樂人的好評和歌迷的全面好評。
你說銷量不行,三天400萬在打臉。
不管你怎麼說,都無法動搖這張專輯目前的好評如潮,黑子唯一可以說的就是我不喜歡這種風格。
而這種言論,一般都是無視的。
不過李霖的專輯銷量高,但那些和李霖同期的歌手就慘了,這些人都是一些炮灰級別的歌手,本來歌迷不多、質量也沒多少,不管在任何時候,都是屬於炮灰那一級的,可炮灰也有炮灰的生存方式。
作為專輯粗造濫制、歌手人氣不高的炮灰專輯,他們的目標是幾千張專輯銷量,如果有幾萬張專輯銷量就更好了。
但是,在李霖的衝擊下,這些炮灰歌手頓時悲劇了。
一個個專輯無人問津,銷量能夠過千,就已經是人品爆發的結果了,更慘的是大部分都只有數百張銷量。
哪怕是這些專輯粗造濫制,但這種情況,唱片公司很顯然不可能回本。
而唱片公司無法回本的結果就是無休止的商演,他們去的地方不是舞臺,不是燈光絢麗的大型舞臺。
而是一個個酒吧,一個個小型廣場,甚至是酒店。
一場商演下來也就是幾百上千,和那些知名歌手動輒一首歌幾十萬上百萬不可同日而語。
可以說,李霖的這張專輯,砸了不少人的飯碗,也讓不少的歌手揮淚告別這個名利場。
不過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殘酷的競爭而已,和李霖的意志無關。
一個星期之後,《迴歸》正式登陸亞洲各國,首先受到追捧的就是韓國。
在韓國,李霖有著可以媲美任何一個頂級組合的人氣;在韓國,他有著讓任何一個偶像歌手都眼紅的忠實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