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近距離圍觀了一把,那種火熱的氣氛至今猶在。在離開滇省的時候,莫雨笙如願地看見了左腳舞和彝族大寨的篝火。《彝族舞曲》中的場景終於在莫雨笙的面前展開,抒情優美的旋律,粗獷強烈的節奏……
滇省過後,莫雨笙和陶天轉道去了桂省,桂省是壯族聚居地。壯族素以“善歌”著稱,而壯鄉素有“歌海”盛譽。雲南的是打歌調,那廣西的便是對山歌,不要以為山歌是普普通通,誰都能唱的。真正優秀的歌手知識豐富,思維敏捷,對唱如流,歌聲甜潤而響亮,悅耳動聽。這時,山歌就不僅僅是山歌,而是一門藝術了。
莫雨笙在雲南跟著那位莫爺爺的老友學了不少當地的民族樂器,像是巴烏、三絃、月琴、木鼓等。要不是莫雨笙在此之前有不少樂器打底,怕是連讓這些樂器吹出聲響都不能。而廣西的話,獨絃琴、馬骨胡是繞不過去的民族樂器。
最後的黔省……莫雨笙對侗族大歌想了不久,他在前幾年的國際藝術交流大會上,有一個節目便是侗族大歌。莫雨笙還記得在1986年,法國巴黎金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