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很,想了不少話來跟婉玉說,但是被她不冷不熱的幾句話就都堵回去了。
婉玉呢?她是不敢跟賈府的人走的太近,關鍵是怕麻煩,要是他們分家了,倒還能好言細語聊兩句,哪怕兩人三觀不同也不至於冷場。可是分家……老太太還在就不可能。
迎春又說了兩句道歉的話,在孫夏珍回來之後紅著臉離開了。
孫夏珍聽了兩句,進屋之後若無其事看了看一點都不驚慌的婉玉,心裡嘀咕一句,也不知道她那裡來的自信。太上皇在位的時候還頒佈聖旨,說要善待宮女太監,無故不得打罵宮女,不得擅用私刑,婉玉這是撞到槍口上了,怎麼還能……沒事人似的該吃吃該睡睡呢。
婉玉能這麼有恃無恐,還是託了她家親爹的福。
太上皇頒佈聖旨只是個表面文章,裡面深層次的原因她們一個都不知道,不過林爹知道,而且還全部跟她說了。
林爹跟太子私交不錯,而且早在十幾年前兩人就有了來往,太子年輕的時候學士好,用人中龍鳳這四個字形容一點不誇張,雖然後來有點歪了。
私交不錯,再加上林爹是內閣大學士,就有了跟皇帝夜裡喝酒的資格。
內閣大學士是要值夜班的。白天皇帝在乾清宮處理政務,內閣大學士的辦公地方就在南書房,乾清宮的西南角。夜裡皇帝去養心殿休息,內閣大學士也換到了養心殿外的班房。
皇帝晚上有宵夜,內閣大學士也是有的,於是有時候這宵夜就一塊吃了,吃飯腫麼可能木有酒呢,於是有時候酒喝多了,皇帝的話也就多了。
別看皇帝能幹出謀逆這種事兒來,早年他還是個純良少年,一心向善來著,別看太后現在說起陰謀詭計來一看一個準,早年她也曾意氣風華,天真愚蠢來著。
這裡面說多了都是淚,而這道善待宮女太監的聖旨就是現在的太后跟皇帝被坑的最慘的一次。
當然皇帝不可能跟林爹全盤托出,但是憑藉林爹的智商,短短几個關鍵詞也夠他還原整個真相了。
當年皇帝還是太子,而太上皇作為皇帝,宮裡是佳麗成群,三足鼎立,其中就有個李貴妃,死在謀逆事件裡的四皇子的母妃,當年她也有協理宮務之權。
總之,林爹告訴婉玉的就是:皇帝當年曾經因為毓慶宮裡的宮女之死被栽贓嫁禍過,這還是第一手,後面李貴妃還給他身上扣了個更大的屎盆子,兩個面目清秀還受了委屈的小太監。
這事兒當年是皇后先發現的,那時候她手段還沒練出來,不管青紅皂白直接就將這幾個人杖斃了,但是李貴妃還有後手,三說兩不說在皇帝眼裡就成了掩人耳目,毀滅證據了。
於是太子吃了個大虧,皇后也吃了個大虧,這事以宮裡所有下人都多發了三個月月錢結束,皇帝的聖旨更是拍板定案,讓吃了虧的母子兩沒處說理去。
所以看出來了吧,婉玉不怕這事兒鬧大,鬧得越大越好,凡是推波助瀾的人將來都討不了好。
至於秀女們盛傳的太后被氣到了下不來床,這點婉玉覺得倒是有幾分可信,早年吃的大虧被換了個方式重演了,皇帝生命中的第一個汙點,還是被人栽贓嫁禍的,擱她身上一樣舒服不了。
婉玉又翻了一頁遊記,嘴角微微翹起,她其實也沒看進去來著。手裡捏著康德送的玉佩,想著他現在住在北五所第二所,西邊的鄰居是皇帝已經到了年紀,但是還沒搬出宮的嫡子康和,東邊的鄰居是那個會掏鳥蛋的康陽,將來的日子想必熱鬧的很。
七月初三,秀女們被送出了宮。其實還沒注滿三月,不過進宮出宮都是要擇日子的,反正該看的人也看完了,不差什麼。進宮的時候一共三十六名秀女,除了兩個中途被攆出去的,剩下三十四位都被留了牌子,等到宮裡主子們商量好,戶部寫好聖旨,這些人就該各自準備,奔著自己的前程去了。
依舊在慈寧宮裡,太后心裡的小紅線已經栓好人了,太上皇和皇帝看中的幾個也已經提前說好了,現在叫了各位等著成親的皇子皇孫進來,再問最後一遍就該下明旨了。
這事兒得多問幾遍,孩子們臉皮都薄,前面都是拿什麼“祖母看著辦”,“祖母喜歡誰我就喜歡誰”之類的話搪塞過去了,不到最後關頭是不會說實話的。
先問的人就是康德了。
皇帝其實性格里有點護短的成分,這一屆裡就康德一個是他的兒子,還選的是正妃,所以那些挑側妃的往後排吧,不是我親生的也往後排吧,還有虞太妃的親兒子瑞樂,你既然是朕的親弟弟,那就排在倒數第二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