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大獄,然後作證的只有一個侍衛,刑部的官員就算想幫著皇帝,那也得先去裝模作樣的調查一番。
但是現在離七皇叔下獄不過五天之距,又是寒冬臘月,皇帝是不是催的有點急了。
趙將軍咳嗽了一聲。
皇帝臉色一變,沒等他說什麼,工部侍郎也出來了。他往地下一跪,聲音悽切道:“陛下,臣與七王爺共事多年,七王爺體恤下屬,待人優厚,此事定是招人陷害,望陛下明察!”
御史臺的人臉色有點不好,似乎是因為這等諫言挑皇帝小辮子的事情居然被一個默不作聲的工部官員搶先了。
於是咚咚好幾下,臺下又跪了不少御史臺的官員,有了他們打頭,這一來二去跪下的人就有將近二十了。
從七皇叔小時候進學的成績有多麼優秀,再到他與官員相處又多麼的和藹可親,之後便是長篇大論的七皇叔跟五皇叔兄弟情深等等等等。
簡而言之就是一句話,七皇叔是冤枉的,陛下要是不放了七皇叔我們就不起來了。
當然也有人是幫著皇帝說話的,只不過……
人少位微言輕罷了。
先帝的班底都沒完全組建起來呢,現在這個皇帝,能籠絡的都是些低位的官員,或者牆頭草罷了。倒也不是沒有高官想投靠皇帝盡忠,但是想想歷史上的先賢們。
姜太公的願者上鉤,諸葛亮的七顧茅廬。這說明什麼?有才能的人都是矜持的。但是皇帝這麼一鬧,觀望的人猶豫了。
畢竟他們刻在骨子裡的除了忠君愛國,還有一箇中庸之道呢。
皇帝以及向著他的幾位官員嘴長的有點少,不大說的過他們。於是皇帝袖子一擺,怒氣衝衝掉頭就走了,沒兩步,他突然扭頭,就像是雖然各方面都不如對手,但是又不肯低頭的那種負氣,撂下一句狠話:“那你們就好好跪著!”
不歡而散。
只不過事情沒完。
皇帝回到御書房,被氣的熱血上湧,上氣不接下氣。
不僅限於小孩子,大人也有這個毛病,也不讓做的事情就越要去做,這一條擱在皇帝身上一樣適用。皇帝的本意是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