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丘陵地帶的種植園,則全部由軍方將這些種植園分割成一塊一塊,即不能太小,以保證經營這些種植園的軍人能夠成為中產階級。也不能太大,太大了就佔據了太多財富。
軍方扶持他們成為中產階級,這些退伍軍人也必須遵守一些東西,首先就是有錢了不能買洋貨,包括任何大部分奢侈品。同時不能做激發貧富矛盾的行為,並且還有就是務必做好軍備,隨時準備好鎮壓土著暴動的準備,所以這些軍人可以持有槍械。
那些民族商人則是購買一些不太適合財團集中化管理的小礦場,大礦場則是由財團買走。
同時還有那些小島嶼,六千多個無人居住的島嶼被打包買給了財團。
這些小島日後也許會比較值錢,可以賣給富人當作私人島嶼。
當國防軍陸續佔領了菲律賓之後,圈地運動便開始了。而在印尼、中南省,圈地運動幾乎同一時間展開。
大量的土著所擁有的土地被沒收一空,只留下那些貧瘠無價值的土地。
這在印尼率先爆發土著暴動,隨即菲律賓也爆發了屠戶暴動。
中**方對於這些土著暴動早有準備,在暴動爆發的初期階段便予以殘酷的血腥鎮壓。
印尼、菲律賓的華人也都被武裝了起來,使華人也加入到了鎮壓當中。
南洋土著缺乏槍械,武器裝備極為落後,這種鎮壓簡直就是一種屠殺。而江渝早就看這些南洋土著不順眼了。
直接屠殺了這些南洋土著又怕日後國家形象受損,因此就直接來了一個逼迫土著暴動的圈地運動出來。
這樣不僅能夠逼迫土著暴動,從而對南洋猴子進行清理,同時還能使財團圈到大量土地,實乃一石二鳥之計。
倒是中南省雖然進行了圈地運動,但暴動規模卻非常小。
這主要是中華民國給那些失去土地的中南半島土著提供了一條出路,那便是那些失去土地的中南半島土著可以去工地務工,同時圈地過程中也不是直接沒收,而是以低價對土地進行購買。
價格雖然很低,但中南省的經濟本身就不發達,經過法國人多年的壓榨,一點點的錢對於那裡的農民來說都是很巨大的購買力。
再則他們本身佔著土地並不能為他們帶來富裕與溫飽,法國人的壓榨太厲害了。如今脫離土地,卻能夠吃飽飯,他們自然是願意的。
只有那些地主不願意,因此發生了些暴動。
但是中南省的華人地主卻沒有暴動,因為圈地運動沒有波及到他們,而中南省的地主當中,大部分都是華人地主。
華人在中南半島多是從事經商活動,同時也蓄積土地。
暴動的也只是一些土著地主,中南省的暴動很快就被鎮壓了下去。越南王國、朝鮮王國同樣也展開了圈地運動。
不過這個圈地運動是由朝鮮王國和越南王國出面,而且是以‘土地**’個模式進行‘圈地運動’。
即朝鮮和越南宣佈進行土地**,沒收地主土地,地主土地不允許超過100畝,沒收了土地之後再賣給江渝的財團和那些民族資本商人。
而這種土地沒收政策因為不是中國政府直接出面,因此那些華人地主的土地也在被沒收的行列。
不少華人地主也抗議了,但是被逮捕的卻是不少。
在中南半島的鎮壓方式卻不是屠殺,而是逮捕。逮捕之後關一段時間在放出去。
土地**的理由也很冠冕堂皇,朝鮮和越南政府直接以土地兼併太過嚴重為理由進行了土地**。
但是土地沒收上去後,卻在暗地裡以低價賣給了江渝的軍閥寡頭財團和中國民族資本商人。
在中國國內的輿論媒體雖然有對此進行報道,但清一色都是支援朝鮮、越南進行土地**的聲音,對於那些叫屈的華人地主絲毫不理會。
土地**之後,就再也沒有報紙願意深入報道土地處理方式了,很快也就淡化出了民眾的視線。
土地處理問題只在朝鮮和越南的華人知道,但是知道又怎麼樣,在國內流傳又怎麼樣?
特別是在朝鮮,根本就沒有什麼華人地主。
在土地**之後,財團開始小規模的購買農業土地,但併為進行大規模購買,因為現在購買農業土地是不太划算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農業收益還是不錯的,土地價格也隨之上漲。
所以現在購買土地並不划算,等以後大規模的機耕普及了,糧食價格自然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