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6部分

注入葉尼塞河,然後流入北冰洋,那完全就是浪費了,還不如把這些水資源抽調到北方地區。

甚至連整個葉尼塞河都抽調掉都無妨,葉尼塞河是世界大河之一,每年流量高達6255億立方米。

要知道後世中國每年用水供應量僅為5600億立方米,而且還是在節水技術不普及的情況下,其中60%是用於農業灌溉。

如果把整個葉尼塞河都給抽調了,用於中國的農業生產,那麼什麼海水淡化都不用那麼急著搞了。

長江的水也很多,但是江渝可不敢動長江。

這是關乎龍脈的問題,如果把整個長江的水都用於農業、工業什麼的,那麼首先沿海漁場就完蛋了。

澳大利亞就搞過這檔子事,把東南地區的河流截流掉,把所有水都用於農業、工業,結果就引發了環境問題。

但是動葉尼塞河卻沒有半點壓力,葉尼塞河流經的地區都是人煙稀少的地方。

把葉尼塞河抽光那是誇張的,但每年抽個兩三千億就非常非常夠用了,這可以讓中國把大片的沙漠都綠化掉。

當然這是一個很比較浩大的工程,但當人類生產力發展到這個時代,已經有了完成的可能。

也可以先從貝加爾湖調水,如每年從貝加爾湖調個3000億噸的水,貝加爾湖的湖水也能用個98年。

98年的時間裡,可以再去建設從葉尼塞河調水到貝加爾湖的工程,從而將貝加爾湖重新注滿。

3000億噸的水,相當於6條黃河的水量,每年黃河還要注入海洋不少。

這可以在蒙古、內蒙,造就出一個牧場面積超過200萬,並植被茂盛的超級牧場,並將其餘的面積全部植樹。

當前北方儘管在農業用水、工業用水方面還很充足,但是這並非長久之計,因此調水勢在必行。

同時西北地區卻是太乾渴了,那麼大的一塊地方,出現大片大片的無用之地。

如果僅僅是滿足農業用水和工業用水,每年從貝加爾湖調個1000億立方米的水就非常夠用了。

貝加爾湖的水是天然礦泉水,能直接飲用的,因此可以先供應北方的生活飲用水。

打下北海行政區,光是水資源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未完待續。。)

正文 第236章:訪問波斯,協約國戰線吃緊

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北方就得廢掉。

後世中國北方經濟全面衰敗,僅守著北京、天津等幾個城市的經濟,主要原因就是缺水。

就連北京的飲用水,都是那種黑乎乎的,煮一鍋白粥,結果卻是黑的。

好在這個年代環境還沒有惡化到那種程度,蒙古地區還經常發大水,只要注意保護好西北植被,環境就不會出現惡化。

此時的西北地區,除了國家劃定的可耕作地區,其餘地區一律不準種地,在北方草原上墾荒的主要是一些漢人,從明代就開始了。

因此這些人遷移還是比較容易的,不會出現頑抗政府的現象。同時這個年代的人口遷移成本也很低,只要給他們換一份工作就可以了。

倒是那些退牧還林一度出現遊牧民族阻礙的現象,但是卻被政府鐵血鎮壓了下去,沒有什麼好妥協的,畢竟這是關乎民族生存的大事。

“把俄國人拉去植樹,確實是一個不錯的勞動力消耗方法,如果沒有足夠的地方用這些人,那就把剩下的都丟去植樹,也不用白養著他們。”蔣方震點頭贊同道,畢竟那些俄國人只能幹體力勞動。

不過總的來說,全國各地的機械化普及程度還不是那麼高,大量的建設專案擺在那裡呢!

要想把這些俄國勞動力消化掉也不是太難。

畢竟每個地區,都有大量要大興土木的專案。從道路到水利,還有農改什麼的,在機械沒有那麼多之前,都是需要人力去搞的。

在蘭州參觀之後,江渝又坐上火車,開始前往新疆地區視察。

到了新疆,看到的是大量的棉地,綠油油的棉花苗正迎著陽光茁壯生長,經過這些年的努力開發,新疆的棉花種植面積是在不斷的擴大。

只見到了新疆後,從火車上就能看到很多俄國人正被組織起來不斷的修著水利,這些俄國人的組成比較複雜。

第一批來到中國的是後世的波蘭人,德軍打進波蘭造成俄國出現大量難民,這些難民被運往中國境內幹苦力。

但凡是男的,沒錢的,都只能乖乖待在勞動隊裡面,每個月會發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