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的走上發言臺,面對下面的眾多記者,微微清咳了一聲。
“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好,這次新聞釋出會的目的,是為了向大家通報中華民國對暹羅曼谷王朝的處理決定。”伊維峻揚聲說道,下面的記者頓時轟然一片。
處理決定?
處理這個詞用的……
好似中國可以隨意的對暹羅進行干涉一樣。
“眾所周知,暹羅自古以來皆是我中國的藩國,也稱之為附屬國。暹羅這個國家建立於十四世紀,當時宋朝宰相因蒙古入侵逃往暹羅,受漢文化影響才建立了國家,之後暹羅歷代皆受中國冊封,自古中國冊封藩國,皆是將領土交由藩王管理,但藩王不具備主權條件,如果藩國不履行義務,那麼中國有權收回藩國的土地。”伊維峻緩緩將暹羅歷史敘述了一遍,接著話鋒一轉,“但是,此前暹羅竟不思上國天恩,公然進行排華,踐踏上國尊嚴,已嚴重違反了作為一個藩國的行為界限與德行,實為不臣。且昔日曼谷王朝成立時,公然殺害華人出身的吞武裡王朝王國鄭昭(鄭信),其後又冒名鄭信之弟誆騙中國予以冊封,是為行不正言不順,中華民國拒不承認曼谷王朝之合法性。”
“鑑於曼谷王朝竊取吞武裡王朝政權,並忤逆上國、犯上作亂,中華民國決定發王師以制裁。”
隨著伊維峻的話音落下,下面的記者頓時一片騷動與譁然。
“請問,中國是要吞併暹羅嗎?”這時候一名法國記者站起身問道。
“無所謂吞不吞併,暹羅的主權本來就屬於中國,中國只是對無恥的小偷進行制裁罷了。”伊維峻沉聲回答道。
“那中國對暹羅的制裁到何種程度呢?”
“這個正在考慮當中。”
對此伊維峻並不透露,到底是直接廢掉這個藩國,還是另外成立一個暹羅政府目前還未下定論。
“那麼是否意味著中國對暹羅宣戰了呢?”又有記者問道。
“暹羅作為中國的附屬國,不具備中國向其宣戰的資格。”伊維峻很認真的說道。
……
中華民國的外交新聞釋出會震驚了暹羅曼谷王朝,同樣也讓世界震動了一把。
全世界都看得出來,崛起的這個亞洲霸主已經不容許看到亞洲有敵對勢力的存在了,同時中國也正在逐步的恢復古中國的附屬國。
朝鮮、越南、琉球三個王國陸續被中國解救了出來,從這裡讓很多國家看到了中華民國對待這些附屬國並非是一味的吞併。
同時中國還增加了一個印尼南華國作為附屬國,這則是一個華人控制的國家。
菲律賓方面則是直接被中國納入了版圖之中。
日本最是倒黴,戰敗後重新成為了中國的附屬國,但因為之前侵略過中國,使得日本這個附屬國承受了極為苛刻的條件,在中國各附屬國當中的地位也是最低的。
現在輪到暹羅了。
經過類似於日本明治維新的暹羅,並不甘心臣服於中國,這也是戰爭爆發的主要原因。
暹羅的不識時務也讓人歎為觀止。
中國已經表示要對暹羅進行制裁,而不是宣戰,但意思和宣戰已無兩樣。
在戰爭爆發前,中國各大報紙也對暹羅的排華政策進行了重點報道,在外交部宣佈對暹羅進行制裁後,各大報紙更是長篇累牘的報道暹羅的各種情況,包括暹羅曼谷王朝的合法性問題。
這也引起了中國人民的憤慨,紛紛支援軍方對暹羅進行制裁。
不過在宣佈制裁暹羅之後,全國老百姓在支援的同時還是很淡定的,連日本和美國都被揍趴下了,一個小小暹羅還能翻出什麼浪來?
而且暹羅還是黏著中國的領土,打暹羅根本不需要什麼登陸戰。
暹羅的悲劇已經註定了。
此時的暹羅是一個經濟還算不錯的國家,特別是暹羅有大片大片的耕地,使暹羅用出大米的方式發展了起來。
同時暹羅國內的礦產之類的雖然被歐美壟斷,但是這些活動依舊在向暹羅政府交稅。
加上華人在暹羅開設電廠、碾米廠、罐頭廠、紡織廠、水泥廠等工廠,使泰國也有了點盛世的味道。
此時的暹羅在江渝眼裡,就是一塊肥肉。
中國缺的就是農業資源,畢竟有四億人口要養,儘管耕地拿來種糧食是足夠的,但是經濟作物多種一點就不夠了。
打下暹羅,可以在那裡建立一個龐大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從而使國內騰出更多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