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7部分

利亞,開始逐步有了自己的華人廣播電臺、學校、商店、醫院,大有國中之國的意味。

特別是在西澳大利亞,這裡大部分人口都是華人。

大量的建設物資從中華民國運往澳大利亞,礦山、牧場、鐵路、公路、港口不斷建立了起來。

澳大利亞當局,卻是無力阻擋中國移民對澳大利亞的入侵,‘白澳政策’正式宣告流產。

一個‘黃澳’,或叫‘華澳’正在誕生。

澳大利亞當局的很多政客倒向中華民國。輿論也被中華民國逐步掌控,教育、醫療被層層滲透。中華民國對澳大利亞的掌控能力是越來越強。

現在宗主國英國正忙於戰爭,澳大利亞當局也無與中華民國抗爭的底氣,只能聽之任之。

己未年,中華民國號召國民‘繼續努力生產建設,共同創造美好生活’,全國上下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大部分國民努力生產、工作,龐大的市場需求使這個國家的發展動力無比充沛。

大量的資本輸出,使得中華民國不僅使自己的國民參與到了生產建設當中,同時還讓其他國家的勞動力間接參與到了中華民國的生產建設當中。

這一年,也是先進生產力進一步普及的一年。

大量的農機、工程機械被製造出來,全國的鐵路、公路建設更是消化掉了大量勞動力,工程機械的普及,也使工程成本開始下降。而傳統的人力建設,成本則被拉高,這更加刺激了工程機械的市場需求。

在海外,那些道路建設,在勞動力充沛的印度等地區,還是主要靠人力,儘管效率不高,但成本也比較低。

大量工程專案的出現,以及人口移民,造成中華民國的勞動力有些緊張,所以在一邊加大工程車輛、農機產量的同時,也把那些在勞動力成本增加的情況下賺不了多少錢的產業分包給那些附屬國發展。

那些附屬國儘管用上了農機、工程機械,但其結果就是,勞動力成本更低了。

因為大量人口失業了。

這時候在這些附屬國辦工廠,人口紅利極大,就像當初清末的中國一樣。

附屬國的教育體系也比較坑,高等教育的學費非常高。

就是普通教育的成本都比較高。

這是江渝採用了後世的美國教育制度,然後套在這些附屬國的身上。

教材是中華民國出的漢語、漢字教材。正版的,要收版權費的,盜版是要判刑的。這個版權,是歐美資本財團保持壟斷、斂財的方式之一,和專利的作用是一樣的。

專利這玩意,實際上比較坑。

就算是發明創造對人類有利,但是收個幾十年專利費,那就太過了,這實際上就是財團保持壟斷的一種方式。

中國現在也照搬這種專利、版權制度,這自然是為了保持江渝的軍閥寡頭財團的壟斷地位。

教科書貴得要死。但是還是得買。

買不起怎麼辦?

政府掏錢辦初級教育吧!這是為了普及漢語、漢字,是文化入侵的需要,因此中華民國要求那些附屬國把財政收入的一部分拿出來辦教育。美名曰:教育強國。

但實際上,只教出了一群接受過初級教育的國民,而且還是漢文化教育,使中華民國的文化入侵戰略得以成功。

只受過初級教育的人,只能算是半文盲,也只能從事低層次的工作。

如果享受中高等教育,那麼首先學費就把大部分的人擋在門外。這時候附屬國的政府是不給補貼的,也就只有富人的孩子能夠享受到這樣的教育。

江渝在制定這個模式的時候,就是為了限制附屬國的發展。使他們持續成為中國的代工廠。

“如果附屬國的人口文化程度提高了,那麼他們的勞工成本也就隨之增加了,到時候我們的人口紅利就減少了。”江渝當初是如此指示的,可見他對附屬國人民的‘良苦用心’。

當然。這種教育模式並不會使附屬國沒有高階人才湧現。但是大部分還是低階工人,高等人才還是會出現的。

但是高等人才出現後,也是為中華民國所用。

漢語、漢字在附屬國的普及,也擴大了中華民國在唱片、電影、小說等文化產業的市場。

……

隨著春季到來,歐洲戰場繼續硝煙瀰漫。

歐洲戰場分為兩部分。

西歐戰場、東歐戰場。

西歐戰場是協約國與同盟國的戰爭,東歐戰場則是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