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沒人管了。
財團計劃在暹羅形成一個高達2億畝的水稻生產基地。其面積已經趕上中國的中南省的水稻種植面積。
大部分都種植三季稻的話,最終年產水稻可以高達2億噸,這遠高於後世泰國的3000萬噸。
後世泰國的水稻產量低,主要原因就是泰國農民日子太好過了,每戶生產水稻的農戶,平均擁有75畝土地。加上泰國又沒有雜交水稻,也不怎麼種三季稻。更沒有太先進的機械化裝置,水稻生產也不是那麼精耕細作。
儘管中華民國的機械化水稻生產也不算精耕細作,但在使用化肥和雜交水稻的情況下。畝產400公斤是很輕鬆的,要知道雜交水稻的畝產最高是達到了700公斤了。
此時的暹羅就是一個傀儡國家,中華民國控制了暹羅的軍隊、警察、政治,因此中華民國在暹羅發展經濟不是首先考慮讓暹羅有多大的gdp什麼的。
而是首先考慮。暹羅的經濟體該如何為中華民國服務。
中華民國要的就是糧食。即可大量出口、援助,又可運回國當豬飼料,儘管豬的飼料轉換率比牛來得高,但是吃了好飼料的豬肉營養,實際上是比牛肉來得高的。因為豬是雜食動物,什麼都能吃。牛不是雜食動物,專門吃草的。
中華民國有了這些熱帶糧食產地,並有機械化種植和高產量的雜交水稻後。可以肆意衝擊他國的糧食生產。
也能非常慷慨的到處搞糧食援助,這些三季稻生產成本低得很。援助花不了多少錢。
同時財團在暹羅,還將投資3500萬畝橡膠種植園,這些橡膠種植園主要集中在暹羅北部山區,以及東北部地區。
天然橡膠的成本還是有優勢的,特別是在暹羅這種人工成本低的國家,搞橡膠種植是有賺頭的。
中華民國的老百姓自然不可能去割橡膠,否則這天然橡膠的成本比合成橡膠都要高得多。
在南華共和國、呂宋省也有很多橡膠,加上越南的橡膠,達到7000萬畝左右,成為這個時代世界上最大的橡膠產地,佔世界橡膠面積的90%以上。
中南省的橡膠較少,後世寮國地區基本不怎麼開發,那裡林業資源確實很多,但中華民國卻基本不開發,而是把這裡的林業資源保護了起來。
本身這是中華民國的版圖範圍,土著待遇也比南洋地區的土著高,所以種橡膠沒錢途。在南華共和國和呂宋省,則有大量土著可用。
同時暹羅也有種植許多熱帶水果,北部、東北部地區也在發展木薯種植業,南華共和國同樣也有發展木薯種植業。
木薯是用來生產澱粉、食品,同樣也能用來當飼料的一種東西,但是食用有毒,必須經過加工處理。
熱帶水果當中最典型的則是菠蘿、香蕉、芒果、火龍果、龍眼、荔枝,這些也是銷量最大的。
除此之外,還有一大堆的熱帶水果。
每年可以為中國提供大量的熱帶水果,同時還加工出了許多的熱帶水果罐頭,直接供應軍隊、學校,更是大量出口到國際市場。
中國攫取南洋地區,絕對是最正確的選擇。昔日的中國人多地少,四億人擠在不到四百萬平方公里的精華地區,資源十分有限。
拿下了南洋,整個國家都不要再為吃飯而發愁,甚至可以十分寬裕的把糧食拿去餵豬,同時在傳統行政區內騰出大量土地用於種植經濟作物,北方也空出了很多土地用於放牧。
在農業上,中華民國的農產品出口正在向全面化的方向發展,糧食、纖維(棉花、麻類、生絲)、油料(花生、油菜、芝麻、大豆、向日葵、橄欖、油棕)、橡膠、油桐、茶葉、劍麻、水果、肉製品。
這些全都向自給自足、大力出口的方向發展,財團在每一種經濟作物的出口方面,首先不斷的研究更高效率的生產工具、技術,以及更優良的品種。同時在加工、包裝、價格統一方面十分用心。
這些經濟作物被加工成眼花繚亂的各種產品,向國際市場銷售。
這是江渝在爭奪國際農產品定價權的佈局。這些農產品定價權的爭奪,就算是虧一點錢都沒多大問題。
因為大宗商品定價權關係到貨幣國際化,貨幣國際化必須具備大宗商品定價權。因為你要讓別人持有你的貨幣,向世界範圍內收取鑄幣稅,那麼必然要讓其貨幣能買到東西。關能買到東西還不行,還得用炎黃幣計價才行。
如果商品定價權在中國手上,那麼這些大宗商品必然要用炎黃幣計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