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這些工程的建設成本,實際上財團只付出了一半的錢,甚至是低於三分之一都有可能。
對於財團來說,錢的多少是無意義的。
說白了,那就是一堆廢紙,想印多少有多少。
真正的意義是建設起了多少的資產。
而財團對錢這種東西,只要調控民間有多少錢就可以了。建設時期,財團可以大量撒錢搞建設。
要使經濟蕭條,則可以掐掉貸款,搞貨幣緊縮政策。
接著再搞貸款,經濟就恢復平穩了。
此時中華民國的經濟就十分繁榮,儘管1918年的軍用物資出口開始下降,但是國內建設卻是大規模興起。
整個國家,都處於一種繁榮的氣氛當中。
買股票、買債券在報紙的宣傳下,成為了廣大民眾的一種投資方式。
投資觀念在持續的宣傳,主要原因就是通貨膨脹,每年財團的華夏中央銀行都會增發鈔票。
錢發行多了,自然就通貨膨脹了。
那麼每個老百姓都要與時俱進,那麼就得不斷投資,以求保值。也許沒太多錢的老百姓不會感覺太大的問題,本身他們手上的錢在經過消費之後也沒有太多剩餘下來,畢竟要買房、買車。
而買房、買車都是可以分期付款的,分期付款一下,加上生活開銷,本身也沒什麼錢剩下來。通貨膨脹的同時,他們的工資也是隨著通貨膨脹而上漲的,因此通貨膨脹對他們來說沒什麼損失。
但是對於那些存著很多錢的人來說,通貨膨脹就會造成資產縮水,錢越多縮水越嚴重。
如原來一萬塊錢可能就很多錢了,是一個萬元戶。結果等工人的工資都提高到了一定程度之後,人家憑藉工資,幾年就賺到一萬元了,這時候靠存錢吃利息的萬元戶就不算什麼了。
但是通貨膨脹的同時,工業產品的價格因為技術的不斷進步,價格是不會上漲多少的,除非是通膨太厲害了。
這也就意味著,外國人持有同樣的錢,還是能在中國買到同樣的工業產品,那麼貨幣匯率是不降低的。
這時候工人的收入水平又不斷上漲,時間一長,就上漲到了一種讓其他國家的民眾感覺十分高的收入水平。
就像當前的中華民國百姓,感覺美國工人一個月的收入比他們稍高一些,但實際上美國的物價貴,日子過得還不如中國工人。
為了提高中國工人的購買力,以培育國內市場,在1918年下半年,普通工人的工資水平再次提高了。
做苦工的,一個月普遍能拿到20元了。最低工資水平也上漲到了10元。而在邊疆寒苦地區,做苦工的工資上調到了每月20元。
而國家也開始增加稅收,那就是鑄幣稅,開始刺激民間資本投資。
華夏中央銀行雖然是財團擁有的,但是鑄幣稅所發行的鈔票不屬於財團,而是國家動用的錢。
財團雖然有增發鈔票的權力,但那只是在搞虛假繁榮的時候,需要到處放款的時候才會大肆發行鈔票。
此時中華民國民間的資金不少,因為每賺到一美元外匯,就會發行一塊炎黃幣,加上財團到處投資,導致民間資金不斷增多。
家家戶戶儲存的錢都不少。
政府對存款的稅收方式就是鑄幣稅,而不是去查你有多少錢,我不存銀行拿回去放著,你總查不到是吧!
鑄幣稅直接解決這個問題,管你放了多少錢在家裡,放一天就貶值一天。
這一年的鑄幣稅是5,同時隨著工資水平的增長,物價也隨之上漲。其中邊疆移民地區的工資上漲得十分厲害,大量工人開始前往邊疆地區移民地區工作,那裡的條件儘管差了一些,但工資高啊!
然而工資最高的還不是邊疆地區,而是海外地區。
江渝的財團開始有意向澳大利亞塞人,因此把到澳大利亞、緬甸、馬來西亞的工資提高到了一月25元。
不過在這次漲工資的過程中,技術工人的工資沒有上漲太多。
本身中華民國的技工工資比美國技工還要高,和英國技工的收入持平,因此沒有上漲多少。
但經過上漲之後,這些技工的收入水平,也是全球最高的了。
如今江渝已經不要什麼人口紅利了,他要的是培育本土市場,讓老百姓都能賣得起房子、車子。
高工資,也基本上讓那些採用落後生產裝置的民營企業陷入虧損,這是逼著他們購買先進生產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