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3部分

這樣的封鎖並不需要太多的兵力,就如高加索地區。封鎖五十萬蘇軍,僅僅用了二十萬軍力,其他八十萬兵力則開始對高加索各城市進行清理。其他城市沒有什麼蘇軍。攻取顯然是比較簡單的。同時他們還要負責牽制北面的三百萬蘇軍,免得被他們斷了正在向烏克蘭突入的兩百萬大軍的補給線。

二戰時期的什麼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那只是重要城市才會發生,小城市是容易搞定的。

本來俄國的糧食就不充足。儘管羅斯柴爾德財團援助了不少糧食,但顯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城市一被封鎖,飢餓就會迅速蔓延到整個城市。

被封鎖在城市裡的蘇軍和俄國民眾就很尷尬了,如果他們不投降的話,最後的結果就是被餓死。

突圍?

也許可以嘗試一下,但在沒有炮火優勢的情況下。要突破封鎖線,是非常困難的。聯軍不僅有大量機槍、衝鋒槍等自動步兵火力,那些普通士兵手上有半自動步槍。火力上非常猛烈。

另外還有炮火支援,更有空中火力支援。光是地雷帶和鐵絲網那一道就不容易突破。

而且城市有一個問題就是,出口沒有那麼多。

要想出城,一般也就是那麼幾條道路。其他地方儘管也能出城,但顯然不能透過太多人。

這樣一來。其結果就可想而知了。如果一群人蜂擁而上,擠在道路上只會變成一堆肉靶子。

就算是突圍出去了又有什麼用呢?

在平原上。餓著肚子根本就跑不遠。天上的飛機給他們十條腿都跑不過,那些裝甲師和動力化步兵師哪一個跑得不比他們快。

至於是否投降的問題,這看他們被洗腦的程度了。不過那些普通民眾,顯然在看到那些尼古拉二世頻繁出現的傳單後,意志都出現了動搖。

儘管暫時在蘇軍的那些宣傳人員的鼓動下還在堅持,但已經是人心浮動了。不過真正能夠決定問題的還是那些蘇軍,飢餓會使那些蘇軍普通士兵逐漸喪失抵抗意志。

投降並不是死路一條,既然堅持下去要死,那麼便是盡了最大努力了,這時候投降也沒什麼問題。

祭出尼古拉二世後的好處就在這裡,使蘇軍不僅動搖了抵抗意志,還能夠更輕易的接受投降的結果。也讓那些蘇軍士兵相信,投降是有活路的。

在烏拉爾山脈以南,三百萬聯軍經過幾天的調動後,到達了進攻位置。此時西伯利亞蘇軍也接到了命令,那就是撤往烏拉爾防線,依靠那裡的地形進行防守。

蘇聯高層普遍認為,西伯利亞守軍如果分散在各城市,是很難對敵人產生什麼威脅的。

因為中國民國組建的聯軍只要不進入這一地區,相當於這上百萬兵力就毫無作用,顯然中華民國對這一地區,看上去並沒有什麼興趣,他們更像是要橫掃俄羅斯平原,而在俄羅斯平原作戰,在地形上對中華民國顯然也更加有利。

蘇軍的這一調動,即是錯誤的也是正確的。

錯誤的是,中華民國並非對西伯利亞不感興趣,反而非常感興趣。西伯利亞人口不是太多,而且是沿著鐵路線分佈,只要拿下西伯利亞鐵路沿線的城市,基本上就控制了整個西伯利亞。

只不過中華民國不想在還未徹底開春時就進攻西伯利亞,那裡太冷了,很多士兵會受不了。

之所以錯誤。是因為蘇軍放棄蘇伯利亞後,使中國能夠輕易攻佔西伯利亞。

但正確之處在於,此時中華民國的目標正是烏拉爾山脈。

也許誰都不會想到,放著城市不去攻佔,竟然向一座山脈挺近,這有戰略意義嗎?

在常人看來,這確實沒有任何的戰略意義。然而在中華民國最高統帥部看來,烏拉爾山脈卻有著重大戰略意義。

因此蘇軍這一調動,又有其正確性,使中華民國的屠龍計劃變得更加困難了一些。

只不過。接下來中華民國的聯軍所做出的軍事行動,卻讓蘇軍如二丈和尚摸不著頭腦。

三百萬聯軍集結後,開始向烏拉爾山脈一路北上。躲在山脈工事中的蘇軍。卻是沒有遭到太猛烈的進攻。

中華民國的聯軍只是對重要的交通線進行了清理,其他地區的蘇軍則一律封鎖起來。

上百萬蘇軍,就這樣被包圍在了烏拉爾山脈一線,而蘇軍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中華民國強攻這些蘇軍。從而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

但中華民國聯軍卻是圍而不打,這讓蘇軍的意圖為之落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