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0部分

不斷的擴大。

科研成果一出來,有的因為軍事原因而封存,大部分則立即應用到生產方面,這是擁有剩餘資本的好處。

這次秋收進展得很順利,農機數量也充足了,各地交通也極大的改善,農產品運輸比較順利。

由於鐵路的不斷修建,此時中華民國的鐵路總長已經突破了二十萬公里,是後世中國的兩倍了。

後世中國的鐵路之所以發展緩慢,一個很主要的原因就是國家結構問題,老百姓所需的物資當地能出產較多,沒有大規模的產業分工,很多商品不需要長途運輸。

而如今中華民國因為財團壟斷,產業化比較集中,因此大部分商品需要互通有無,自然也就需要運輸了。

鐵路是運輸大宗貨物的主力,農產品就屬於大宗貨物。大量鐵路的建成,也降低了農產品運輸成本。

民資建造鐵路已經快瘋魔了,因為需要運輸的商品、原材料越來越多,對鐵路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二戰前美國的四十萬公里鐵路就是這麼出來的。

至於後來為什麼拆除,這主要是因為美國把大部分的產業分包給一群小弟了,加上高速鐵路、空運的發展,鐵路運輸需要也就減少了很多。而此時中華民國已經把產業分包給附屬國,附屬國的工業發展,也降低了一部分中華民國的鐵路運輸壓力。但是附屬國因為工業發展,也在大規模的建設鐵路。

而此時中華民國透過農產品大量出口,以及飛機、汽車、電器、機械裝置的大量出口,加上金融服務、投機斂財、遠洋運輸業、海外服務業、零售業的發展,使中華民國獲得了大量的外匯。

只不過,這些外匯如何換成商品,卻又是一個得解決的問題了。

而歐美國家因為貿易逆差的不斷擴大,又無法透過海外投資來平衡,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

歐美國家自然不會傻傻的忍耐下去。

如何花掉這些外匯,又如何消除歐美國家貿易逆差,成為了當前國際貿易當中的主要矛盾。

歐美國家頭疼貿易逆差的同時,中華民國也在頭疼貿易順差,貿易順差的出現,說明中國老百姓只是單方面的向國際輸出商品,而中國的商品進口,已經有那些附屬國承擔了。

那麼歐美國家,能在中國經濟發展當中承擔什麼樣的角色呢?

蓄謀已久的原材料進口,進入了中華民國高層的視野。(未完待續。。)

正文 第070章 新貿易體系

商品出口,讓中華民國是賺到錢了,而且賺錢的手段是高附加值的產品和可再生資源的出口。

另外,附屬國的低階產業不僅在中華民國那裡賺到了錢,也在國際市場上賺到了錢。

那麼,這些錢能吃嗎?

高附加值的產品,中華民國自己能製造,需要進口的也就是德國的精密機床而已,歐美其他國家根本就沒有什麼高附加值的東西能在亞洲市場賣得動的。

低附加值的工業產品方面,中華民國從那些附屬國進口了,也不需要從歐美國家進口。

如果不把手上的錢花掉,那麼中華民國相當於是給其他國家白乾活了。

也就是說,如果不從歐美進口什麼東西過來,那麼這些錢相當於也就是廢紙,或者只是一堆中看不中用的黃金白銀。

當然,這些錢可以拿到歐美去購買什麼不動產,如土地、房屋、工廠之類的,還可以在這些國家進行投資。

但是那些不動產拿來有屁用,中國老百姓又不到。至於投資什麼的,最終的目的也是為了獲取盈利,盈利的目的也是為了能夠從歐美國家那裡壓榨到更多的商品,繞了一圈還是繞回去了。

歐美現在還有什麼是值錢的呢?

首先是人才值錢,中華民國需要歐美的工業、科研人才,這方面中華民國已經在引進了。

另外一個就是資源了,各種各樣的不可再生礦產。

這些礦產有一個共同特點,第一是不可再生,第二是附加值很低,而這個年代的歐美,還普遍沒有意識到資源開採的問題。

特別是英國,英國的三大支柱產品當中就有煤炭。煤炭也是不可再生的東西。

當然,美國是意識到了,但那是美國在大量出口商品後意識到的。出口型經濟要想持續發展,就得不斷的進口。

而每一個國家,有的無非就是資源。

但因為這個時代的工業規模還不大,也沒有什麼資源短缺的問題,因此還未上升到戰略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