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疑慮。
張鴻功天天在碼頭遇到這諸如此類的提問,他輕鬆自如的一一回答。
經過一番詳細登記,一位碼頭工作人員帶著這些書生進入二號通道。沿著二號通道走大約五百米,這裡過去是清軍眷屬生活區,現在改為士子接待站。禮部儀制清吏司主事白燚帶著幾個工作人員,在這裡忙碌了將近十天,經他們手進入定海城的四方學子已不下千人。
胡仁沛、楊在田等人還沒走進接待站,就聽見接待大廳內好多書生正在進行熱烈的討論,這些書生也是今天搭乘船隻來到定海,只是比胡仁沛他們早一步上岸。
一個聲音很是尖銳,“把功名與入仕分開,這不是莫名其妙嗎,亙古未見有之!”
這聲音立即得到很多人的認同,“是啊,是啊。這秀才、舉人、進士的學位授予全歸大學,朝廷體面還在!”
有人表示不同意見,“不然,按照這條例,大學歸禮部國子監管轄,學位授予仍是朝廷所賜!”
什麼條例?!胡仁沛聽到莫名其妙,他走到門口,抬眼掃視了一下屋內,貌似這些書生都有些寒酸相,至多是些酸秀才,沒一個舉人模樣的。胡仁沛是道光二十六年(丙午科)的舉人,他心中很是不爽,稍稍舉一舉手,口中唸叨,“可有丙午科的同年?”
屋內眾人心知來了個舉人,全都起身行禮拜見老先生,口稱某某地方的晚生,忙不迭的給胡仁沛他們騰位子。明清時期,秀才、童生在舉人面前都得謙稱“晚生”,尊他們為老先生。
胡仁沛聽到那聲音尖銳的書生是吳江秀才鍾志成,心說這江蘇吳江的儒生也趕過來了,大明氣勢很旺啊。他邁著方步昂然而入,幾個書生趨步跟隨。
胡仁沛也不謙讓,看著自己的隨從整理好座位,一屁股坐了下來,“呃,原來都是浙東的朋友和小友!相見就是緣分,你們繼續。”明清讀書人稱秀才叫做“朋友”,稱童生是“小友”。
楊在田等人不敢靠的太近,圍繞胡仁沛鬆散的坐了下來。剛才那些書生沒膽繼續大聲喧囂,幾個人一堆,幾個人一堆,悶著頭小聲的嘀嘀咕咕。
很快,有人過來倒茶,送上點心,給胡仁沛、楊在田他們每人也發了一本小冊子。
小冊子的內容主要就是《學位條例》、《士階條例》,《學位條例》是關於舉人、進士學位的授予方法及管理方面的內容,《士階條例》就是入仕考試的有關規定。
胡仁沛拿到手上隨便翻了一下,小冊子印製得很jing致。紙面jing潔,字型端正,每個字大小尺寸居然完全一樣,筆畫也是一般粗細,看著極其清爽。但就是滿篇俗體字,文辭粗鄙,唯一可取就是有句讀,省卻了斷句的功夫。
“《學位條例》。”有人小聲唸了一個標題,停了下來,“敢問老先生,這學位是什麼意思?”
大家的眼光全聚焦到胡仁沛身上。
胡仁沛很是乾脆,“往下看,看下面怎麼解釋。”
“第一條,為了促進我國格物致知人才的成長,促進各門學科學術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格物致知事業的發展,以適應國家建設的需要,特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凡是擁護大明朝廷,遵紀守法,具有一定學術水平的公民,都可以按照本條例的規定申請相應的學位。”
這人唸完第二條,又有了新的疑問,“公民?這什麼是公民?”
他看了胡仁沛一眼,繼續念第三條,“第三條,學位分舉人、進士兩級。”
眾人頓時譁然,“這好好的功名改成什麼學位~~~”
胡仁沛他們現在已經忘卻了小冊子的文辭,專心致志的討論兩個條例的具體內容,“舉人、進士由大學學位管理委員會授予,這大學又是怎麼回事?難道這大明已經取消科舉考試?”
“取消科舉考試,那我們來幹嘛?”
大家的注意力全在小冊子上,討論得很是激烈,唯獨楊在田一手抓著小冊子,一手捧著茶杯,眼睛直勾勾的盯著桌子上的點心。不管是小冊子上的字,還是同伴的熱烈討論,楊在田全沒在意,他心中裝的全是碟子裡面的暗sè長條點心。
碟中的點心,讓楊在田看得眼饞,只是大家都不動手,他也不好意思先取,於是不斷的喝茶,想要壓住口舌之yu,不想半杯茶水下肚,肚子更是咕咕的叫。終於,他忍不住拿起了一塊點心,用力咬了一口,再在嘴中嚼了兩下,香甜的口感立刻在口中散開,楊在田全身感到一陣松泰,他有些熱淚盈眶,自小到大,貌似還沒嚐到如此的美味。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