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9部分

不得不花大價錢到日本去開模具,可是那模具被日本人給你嚯嚯的,真是慘不忍睹,鈑金製件之間的接縫能比一個手指頭還要寬,由此可見日本人的壞心眼。

後來要不是接著金融危機的機會,國內的幾家自主品牌,趁著機會,收購了幾家日本的模具企業的話,國產汽車的鈑金模具,依舊會是個杯具。

世界上一共有三處,可以獨立生產整條汽車產業鏈的國度,一個是日本,這個暫時不考慮,另外一個是美國,這個也不再李逸帆的考慮範圍之列。

首先美國這邊讓李逸帆顧慮的就是美國人那高傲的態度,還有美國政府最喜歡在機械進出口上面,給華國的企業,橫插一腳的態度。

在高傲的美國人看來。這些東西哪怕我們自己用不上。也不願意賣給你們華國人。反正我們有錢,這些東西,我們就算堆在我們的後援裡發黴,也不能賣給你們,要知道美國人對華的態度,可一直是沒有太好過,所以李逸帆心中對美國人也是頗有反感。

第二就是美國人本身的生產線,其實也不咋地。瞅瞅美國汽車那做工,和日本車和歐洲車比起來,完全是兩個級別。

他們造車的粗礦作風,完全可以和前蘇聯在製造軍用品時候的態度一樣,鈑金接縫比華國造車企業,最開始進入汽車製造領域的時候好不了多少,而且造出來的車,也是一貫以耗油,和小毛病多而著稱。

其實美國人不是造不好汽車,而是因為人家真的沒心思造好車。那些美國汽車製造商,實在是被強大的美國政府。和自豪慣了的美國人民給慣壞了,反正不管我們造的車有什麼毛病,最後美國人民還是喜歡買美國車不是?

所以正是這樣造車態度的問題,導致美國車在市場上一度被日本車打的是落花流水,這樣的態度,直到8年之後的那場曠世經濟危機之後,三家巨頭直接倒閉了兩家之後,才略有改變。

所以現在李逸帆可不敢去打美國造車生產線的主意,一方面是價格貴,人家的態度還夠橫,而且還不見得能夠買來最好的東西,所以他就乾脆放棄了去購買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