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4部分

識的一個傢伙,這人隸屬中鐵建設分局的一個小官員,可是背景卻很是不簡單,正好最近濱城正籌劃一條連通開發區到市區的輕軌,於是兩人就琢磨著,想要看看能不能從這個專案上分一杯羹。

而姐夫的話,也是讓李逸帆陡然之間想起了濱城輕軌的發展,作為一個濱城人,這條輕軌的發展歷史,他還是有些瞭解的。

濱城作為北方最大的海港城市,儘管地理位置優越,可是其實在地形地貌上卻並不怎麼有優勢,周邊多山,而且市區內部也大多是丘陵地段,凹凸不平,這就讓濱城的公共交通一直很是問題。

再加上隨著外來人口的大量湧入,城區的建設跟不上,所以這也就造成了濱城交通rì益擁堵的事實。

而且因為地形地貌的緣故,也造成了濱城市區土地面積rì益稀缺的情況,早在上一任一把手齊滿天在位的時候,就注意到了這邊的情況。

後來齊滿天更是一手cāo辦,建成了全國最大也是最吸引眼球的第一個經濟開發區,銀州開發區。

銀州在古代的時候就存在,明末清初的時段,還曾經是遼東地區的兵家要地,後來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因為濱城的發展得到了國家的扶持,哪裡也就逐漸的沒落了下去,後來更是淪為了濱城下屬的一個小鎮。

其實如果論地形地貌的話,哪裡比起濱城來說更具有一定的優勢,因為哪裡的地形比較平整,比較適合各種工業園區的建設。

齊滿天把銀州設定為開發區的角sè,並且大力的引進一些工業專案落戶到銀州之後,哪裡就成了濱城的工業基地。

最近幾年發展的也挺不錯,甚至還一度成為了全國各地大肆興起的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原版。

隨著銀州發展的rì益迅猛,哪裡也逐漸的從一個小鎮變成了一個上等級的濱城的衛星城,而且人口也逐漸的增多,但是銀州距離濱城主市區,大概有三十公里左右的距離,而在交通方面,卻只有一條公路,和一條鐵路連通,這也逐漸造成了兩地經濟交流的不便。

銀州開發區是當初的濱城一把手齊滿天一手組建的,而楊玉河在濱城上位之後,就一直想要儘可能的淡化銀州開發區的影響,淡化齊滿天對濱城的影響。

所以很多時候他都不太關注銀州開發區,甚至他還從原來的隸屬主城區的甘區,劃分出一塊土地,搞了一個高新產業園區,打算和銀州開發區廠對臺戲。

雖然他這個想法很好,可是現在的問題是,他的任期將至,而他所主推的高新產業園區才不過剛剛具備雛形,而且他也不知道今後他的繼任者,會不會將他所主導的專案進行到底。

而另外一方面他所主政濱城期間,儘管在打造濱城旅遊城市的品牌當面很有建樹,但是對於濱城的工業發展所做的貢獻,卻並不多,所以他必須要在這個方面有所破局。

於是他就不得不把眼光在轉回到齊滿天建立起來的銀州開發區上,可是現在的銀州開發區已經逐步的走向成熟,他在想插手又談何容易。

於是就只能從其他的地方想辦法來破局,正好現在銀州開發區的發展也面臨著一個交通上的瓶頸,於是他就正好想到了建設一條輕軌線路,把銀州開發區和濱城的主城區,連線起來的想法。

這樣的線路一旦建成,就立馬能夠在銀州開發區的發展歷史上,寫上他濃重的一筆,並且給他提供一個非常好的政績。

所以這個專案,在他提出,並且經由市zhèngfǔ開會討論之後,很快就獲得了透過。

之所以這麼大的一個市政專案,能夠這麼快的獲得批准,一方面是因為楊玉河現在在濱城政局裡的強勢,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現在在濱城主城區和銀州開發區之間,確實是需要這麼一條快速的通道,來連通兩地的經濟,加速人員和物質的流通。

這樣的輕軌建設,一般都肯定是逃不出中鐵建設局的腰包的,不過現在的中鐵建設局裡面也充斥著很多的關係龐雜的官家子弟,這樣好的一塊大肥肉,誰不想上去咬兩口?

於是各種承包,分包的專案正在不斷的上演,而李廣利這次所接觸的那個人,卻恰好是中鐵建設裡面的一位,而且這傢伙的背景還很是渾厚。

將來從這個專案上承包下來一段那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只不過因為他的特殊身份,他肯定是不能親自來運作這樣的專案,肯定會找一個合適的代理人,而他所選定的代理人就正好是李廣利。

要知道李廣利的曙光建設現在在濱城也是風生水起,再加上他背後楊玉河的關係,這對於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