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無非就是他們的金融資本的安全,如果美國的本土受到恐怖襲擊,而且還是一次驚夭的恐怖襲擊,那麼什麼才是最安全的?
恐怕除了黃金之外,就要數歐元了吧!到時候大量的資本瘋狂的逃出美國,自己就算不想掙這筆錢都不行o阿!
474。首選黃金
想賺錢,玩美元,這就是這個階段,李逸帆最質樸的想法。
自從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之後,美國人以為美元算是徹底完蛋了,可是他們卻驚喜的發現,原來世界存在著如此大的慣性,靠著二戰之後,強橫的國力,在世界範圍內建立的體系,美元已經隨著美國大兵的吉普走遍了全世界,在全世界範圍內,美元已經徹底的取代了英鎊成為了國際通用貨幣,尤其是在國際貿易的結算過程當中,人們已經習慣了美元。
然後美國人就很聰明的把美元和石油繫結在了一起,讓黃金美元,轉變成了石油美元,繼續靠著世界通用貨幣的名頭,來壓榨全世界。
而美國人也繼續靠著美元在全世界的流通,享受著全世界的製造業者們所創造出來的價值。
在石油美元大行其道之時,黃金也就從原來世界上最穩定的貨幣支撐體,淪為了可交換的貨物,國際地位可以說是一落千丈。
事實上造成這樣局面的可不光是美國人自己,還包括全世界的政府,畢竟在原來金元製為貨幣基礎的年代裡,你儲備有多少的黃金,你才能夠發行多少的貨幣,這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各國的經濟發展。
而黃金畢竟是世界上儲量稀少的金屬,不是每個國家都能夠儲備那麼多的黃金,所以當黃金和貨幣之間的關係鬆綁了之後,各國的政府都是正比歡呼的局面,因為沒了黃金為基礎的桎梏。他們可以直接把貨幣和政府的信用繫結在一起。想印多少錢。就印多少錢。
各國的貨幣制度也能夠運用的更加靈活自如,而黃金這時候已經是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範圍之內,只不過作為一種擁有價值的貴重金屬而存在,而且每當遇到金融危機的時候,他還可以充當一下躲避風險的金融工具而已。
但是對於黃金的價格,各國的政府的態度,都是毫無例外,那就是一邊觀望世界局勢。一邊調整國內的黃金政策。
尤其是美國這邊,他們對黃金的價格走勢是格外的敏感,作為世界的領導者,每當他們這邊有什麼舉措的時候,都會很大程度的影響到世界黃金格局的走私。
每當美國的經濟狀況發生波動,或者是當國際上有什麼大事發生,情況不是很明朗的時候,黃金作為一個躲避風險的最佳金融工具,價格都會猛漲。
而黃金也就在這樣的局面下,悄然的完成了自己的角色轉換。從原來貨幣基礎,轉變成了做安全的躲避風險的金融工具。
在911事件發生之前。美國政府對於黃金的態度,那就是嚴格打壓的,先後有很多美國經濟界的名人,都說過黃金的壞話,比如格林斯潘,比如那位號稱股神的巴菲特,他們都曾經在各種各樣的公開場合,唱衰過黃金,表示黃金作為一種本身不能產生價值的金屬,他自身的價格,不應該始終維持在高位,而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黃金這種東西,早晚會淪落為純粹的工業用金屬材料,意思很簡單,那就是黃金今後只會越來越不值錢。
而他們之所以這樣做的目的其實也很簡單,就是為了讓那些把資金都投入到黃金上面的投資客們,把錢轉出來,投入到其他的商業領域,這樣一來,貨幣才能夠流通起來,才能夠給美國政府,和股神這樣的投機客們帶來好處。
其實只要是細心留意美國政府在二戰後的舉措的人都會發現一個規律,那就是每當美國發現什麼重大的可以改變世界工業或者是能源程序的新領域的時候,他們都會唱衰黃金的價格,透過這樣的方式來恐嚇投資者,在投資者之間造成恐慌,然後把他們的資金,透過引導的方式,來引導到他們所需要資金的地方去,從而促進美國的經濟發展。
當年黃金美元轉變成石油美元的時候,他們就曾經唱衰過黃金,後來當克林頓執政之後,當他們發現發展網際網路的好處之後,他們又再度的唱衰黃金,讓在第二次石油危機之後一直高居不下的黃金價格,一瀉千里,而大把的資金又從黃金投資,轉向了他們所希望的網際網路的投資,從而造就了美國的持續繁榮。
而這樣的狀況一直到2000年的時候,甚至一度達到了頂峰,在1980年代,當前蘇聯對阿富汗出兵期間,黃金在期貨市場上的價格,甚至一度高達一千美元,可是等到了2000年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