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夏,遼東,錦州。
朱梅正眉頭緊鎖的坐在那裡,身邊遼東系大將高第,廣寧兵備使張鳳翼,尤世祿,矛元向,馬世龍,總兵金國奇、靳國臣,吳襄,吳三桂,遼東巡撫王之臣,還有一個沒叛逃的祖大樂,齊聚一堂。
朱梅揉著眉頭說道:
“我遼東軍中,戰力最強的當屬祖家的本地家丁,吳三桂的關寧軍自己曹文詔手中的關寧鐵騎。如今賊子祖大壽,祖寬叛國投敵,手下勁旅死的死投的投,曹文詔被調任山海關,又帶走了關寧鐵騎。
我遼東軍實力損失慘重,目前只剩下吳三桂手裡的關寧軍,和本督手下的標營尚且建制完整,當下秋收在即,我料定韃子近期必然會來搶糧,諸位都議一議,有何對策?”
祖大樂如今是場中唯一沒有跟隨祖氏叛逃的一支,其中自然是有兩頭下注的因素,更多的是祖大樂多年來與女真人廝殺,手下女真人的亡魂太多,早已沒了退路。再就是他年紀大了,就算叛過去也沒能力在打生打死取軍功了,還不如留下,爭個忠臣的美名。
此時,見朱梅提及祖氏叛逃之時,不免有些尷尬,於是便一言不發,如老僧入定一般當起了木頭人。
總兵高第出言道:
“大人,女真每年秋收來犯已然成了慣例,祖氏剛剛叛逃,招募的新兵尚未形成戰鬥力,目前我遼東軍戰兵總數不過三萬,想要和女真人正面對抗根本不可能,為今之計,只能在女真人到來之前提前搶收,收不完的就一把火燒了了事。”
吳襄反對道:
“高將軍此言不妥,我遼東一地,連連戰亂,商旅絕跡,物價飛漲,朝廷的餉銀雖然沒少發,但咱們現在面臨的情況是有錢也買不到糧食,要是再把即將收成的糧食燒了,恐怕這個冬天咱們就只能喝西北風了…”
吳家與清軍關係曖昧這個情況,軍中早有風言風語,雖然沒有證據,但是眾人此時對吳襄的感觀也好不到哪裡去。馬世龍眼神不善的看了吳襄一眼道:
“不燒了,留著資敵嗎?大人,如今我遼東軍面臨的情況越來越窘迫,朝廷雖然明面上沒有說什麼,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內閣以及陛下對咱們已經失望至極。
當務之急是要提升我遼東軍戰鬥力,打出點戰績出來給大家看看,如此我遼東才能重新受到陛下的重視。
末將建議效法關內,將各軍打散重組,然後按名冊派發軍餉,如此,將會大大提升我遼東軍戰力。”
其他人聽了雖然認為是對的,但還是紛紛反對。多年的軍旅生涯讓大家都明白,手裡的嫡系才是自己在軍中立足的本錢,打散重組就意味著他們多年積蓄的勢力都將煙消雲散,沒有了大量的銀錢畜養家丁,手下裝備精良的家丁們也將不再忠誠於他們。至於其他的底層士兵,那般炮灰般的存在,誰會去關心他們…
於是整個場面便冷了下來。這時候,吳三桂冷著臉說道:
“我反對!打散重組不但不會增加我軍的戰鬥力,反而會讓我們遼東軍整體戰力下降一大截。我關寧軍個個都是精銳,敢和韃子硬碰硬,合擊,陣戰都是最強,打散之後,優勢全無,還怎麼打?”
高第怒聲道:
“你手下關寧軍不過五千,不改變,面對韃子的精銳大軍,你能打幾個韃子?哼,每年你關寧軍吃掉多少軍餉,心裡沒數嗎?嘴上說的冠冕堂皇,暗地裡還不知道再做什麼見不得人的勾當呢!”
吳三桂聞言拍案而起,指著高第說道:
“高第,你算什麼東西,敢在這裡胡亂攀咬!有種跟我出去比劃比劃,看小爺我不打的你滿地找牙…”
高第也不慫,怒目反擊道:
“啪!無毛小將,本官怕你不成!”
吳襄這時候出言假惺惺的說道:
“三桂,高將軍乃是軍中老將,不得無禮!”
“哼!”
吳三桂聞言悶聲不吭,眼中卻是殺意滿滿。
巡撫王之臣見場面陷入僵局,出來和稀泥道:
“諸位都退一步,如今大戰在即,我等當同心協力,切勿生了齷齪,給女真人有可乘之機啊。朱大人,本官建議此事容後再議,當務之急還是要先解決秋糧的問題啊…”
看著這場面,心中哀嘆一句,這遼東軍沒救了…朱梅心中早已經不滿,他有心改革遼東軍政,奈何每次都阻力重重,要不是女真年年入侵劫掠,使得他沒辦法放開手腳,他早就對這幫遼東軍將動手了。
思來想去,他決定將這些反對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