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熱鬧一波接著一波,各種事件在短短一兩月內接連爆發,一開始,由於宣傳的需要,朱由檢命人大肆謄抄大字報,讓內衛於夜間滿北京城的貼上。後來想想,宮裡人手本就嚴重不足,再浪費如此多的人力物力在抄作業上面,人累死了不說,效率還極其低下。 思來想去,乾脆讓袁樞主筆,搞出來個《大明時報》,直接用活字印刷,將京城近日發生的一系列高熱度事件,以白話文的形式全部登報發表出來,這樣省時省力省資源,一下子,內廷的人壓力就小了很多。 之後,因為搞出來的這些裝置棄之可惜,朱由檢乾脆大手一揮,成立了個報局。讓田太的城管局負責跑腿,蒐羅京城及周邊各處的奇聞趣事回來交給袁樞,潤色之後登報刊發,直接就把《大明時報》給辦了起來。 報紙的價格極低,一文錢厚厚的一沓,又是大家都能聽懂、看懂的白話文,通俗易懂,憑藉著這些優勢,《大明時報》很快便悄然傳播開來。京城中的大街小巷,酒樓茶肆,就連說書人手中都出現了報紙這個劃時代的產品… 當官員士紳們看到報紙這個東西之後,一面對其嗤之以鼻,大罵奇技淫巧,有辱斯文,一面卻拿在手中看的津津有味。 …… 崇禎二年六月,朱由檢全力推廣的玉米,土豆,番薯,在皇莊中迎來了大豐收。 成規模的土豆,玉米,番薯的種植以及收成,朱由檢也是第一次見到。以前他都是在電視,或者小說中看到的,這次朱由檢想要親自去到皇莊現場體驗一下。 此時,皇莊中的一處劃定好的田地中,朱由檢帶著袁樞,宋獻策,徐光啟等人和莊戶們齊齊聚在一起。看著高出正常小麥一節的,綠油油一片的玉米地,以及那碩大的玉米棒子,眾人臉上都是掩不住的喜悅。 徐光啟看了看天色,感覺時間差不多了,於是對著朱由檢說道: “陛下,時間差不多了,要不咱們開始吧。” 朱由檢點點頭,自無不可的說道: “可!” 聞言,一旁的高宇便開始指揮眾人行動了起來: “吉時已到,莊戶們,收糧嘍!” 緊接著,事先安排好的隊伍,在管事們的指導下,陸續進入田地中,一隊開始收玉米,一隊開始挖番薯,一隊開始挖馬鈴薯。 朱由檢這興趣濃濃的挽起袖子,帶著眾人一起下了田地,親自體驗了一把。 番薯是生長在地下的,首先用鐵鍬將種植的番薯周圍的泥土撥開,把番薯的秧苗拔掉,然後再用鐵鍬等工具將番薯根底部剷出來,再把包裹在番薯上多餘的土和根莖抖摟掉,留下乾淨的番薯,最後將採摘好的紅薯處理乾淨放入竹筐內,便完成了一次收成。緊接著,下一個… 眾人在田地之中忙的不亦樂乎,看著一筐筐的番薯,玉米,土豆被送到預定好的場地,周圍看熱鬧的莊戶們也驚奇不已。有些人興奮之下,也自發加入到了收成的隊伍中幫忙,順便親身體驗一下,這傳說中的高產作物到底如何的神奇。要知道,凡是成規模的事物,那效果肯定是相當震撼的。 時間一點點的過去,日頭西沉,隨著各自區域的作物收穫接近尾聲,一筐筐的土豆,番薯,玉米開始在場地中堆積起來。而朱由檢則是體驗了一陣之後,早早的就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待著了。沒辦法,一來,有他在場,大傢伙幹活都不自在,二來,他做的也不好,搞壞了好幾處番薯地,莊戶們之後還要跟著他後面返工,屬實是好心辦壞事了。 接下來便是過稱環節了,這次土豆,玉米,番薯各選定了十畝地,收成之後用作參考之用。很快,報秤的人員開始喊了起來: “一號地收成番薯,一畝地一千五百斤…” “二號地收成番薯,一畝地一千六百七十斤…” “三號地收成番薯,一畝地一千三百九十八斤…” “十號地收成番薯,一畝地一千四百六十九斤…” 很快,十畝地的番薯過秤結束,基本都在畝產千斤以上。十畝地一共收成番薯一萬五千斤左右。隨著報秤的聲音傳開的,順帶著的還有周圍圍觀莊戶們驚詫之聲。 緊接著便是土豆開始過秤: “一號地收成土豆,一畝二千零一十斤…” “二號地收成土豆,一畝一千九百二十斤…” …… “十號地收成土豆,一畝二千三百零四斤…” 隨著報秤結束,十畝地的土豆收成在兩萬斤上下,平均畝產在兩千斤左右。這下子,又是一陣驚呼聲,周圍的莊戶們紛紛倒吸一口涼氣,這真是神蹟啊,土豆的畝產竟然比番薯還高… 最後終於輪到玉米開始過秤了: “一號地收成玉米,一畝九百七十六斤…” “二號地收成玉米,一畝一千二百七十斤…” … “十號地收成玉米,一千三百零八十斤…” 隨著播報結束,玉米的平均畝產也達到了千斤以上。這時候的眾人,豐收的喜悅已經溢於言表,徐光啟摸著發白的鬍子,激動的說道: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