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筆之後又練起來。
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待連承將那八十一筆都記純熟之後方才收功,滿意一笑,平復心境之後才向那第二石室走去。
連承甫一進去,便見裡面劍氣縱橫。連承眉頭微微一皺,信步來到那石壁之前,舉目向石壁之上瞧去,卻見那石壁之上密密麻麻的刻滿了文字。連承也不氣餒,在那文字之中細看著。卻也在那千百文字之中看到了一把把劍。連承心中一喜,不再遲疑,從那文字之中將那一把把小劍找出來,有二三十把的樣子。
這些劍形或橫或直,或撇或捺,在識字之人眼中,只是一個字中的一筆,但連承既知此處不能單看這些文字,是以將這些找出來卻也不是甚麼難事。連承按著那劍形行走下來,卻是一套內功心法。連承一怔,看著四周那些正在比練劍法的眾人,心中不知該是哭還是笑。
這套心法倒是不算難學,不過一會兒連承便記得純熟。舉步便要向第三個石室走去。
“爺爺!師妹!”謝連慌慌張張跑進第二石室,見連承與白自在俱在方才放下心。見連承向第三石室走去,便走到白萬劍身前,說道:“爺爺,師妹,咱們回去了,好不好?”
(白自在奇道:“你說什麼?”謝連道:“這裡龍島主說,嗅們什麼時候想走,隨時可以離去。海灘邊有許多船隻,咱們可以走了。”白自在怒道:“胡說八道!為什麼這樣心急?”
謝連見他發怒,心下有些害怕,道:“婆婆在那邊等你呢,她說只等到三月初八。倘若三月初八還不見你回去,她便要投海自盡。”白自在一怔,道:“三月初八?咱們是臘月初八到的,還只過了兩三天,日子挺長著呢,又怕什麼?慢慢再回去好了。”)
謝連心中掛念阿繡,卻見連承身影已消失在第三石室,便再不遲疑,向那第三石室走去。
連承一入第三石室便覺風聲勁急,卻是三個勁裝老者展開輕功,正在迅速異常的奔行。有第二石室在前做例子,連承看也不看那幾人,信步來到那石壁之前。連承見壁上所刻圖形卻畫的是一匹駿馬,(昂首奔行,腳下雲氣瀰漫,便如是在天空飛行一般。他照著先前法子,依著那馬的去勢存想,內息卻毫無動靜,心想:“這幅圖中的功夫,和第一二室中的又自不同。”
再細看馬足下的雲氣,只見一團團雲霧似乎在不斷向前推湧,直如意欲破壁飛出,他看得片刻,內息翻湧,不由自主的拔足便奔。他繞了一個圈子,向石壁上的雲氣瞧了一眼,內息推動,又繞了一個圈,)只不過連承輕功雖還算可以,卻算不得高明。原來輕功速度快依靠的確實無人能比的內力。此番新練,足步踉蹌,姿式歪歪斜斜的十分拙劣,奔行又遠不如那三個老者迅速。三個老者每繞七八個圈子,她才繞了一個圈子。那三個老者見連承這般身形不由出言譏誚。連承卻是充耳不聞,住下身形,專心銘記那一團雲氣。過得良久方才重新繞起圈子。
待連承停下身形,旁邊那三位老者已不見的蹤跡。旁邊卻是幾個陌生是身影和謝連。謝連此時也如她一般在轉著圈子。許是受了連承影響。謝連對於旁人的譏誚也充耳不聞,只做他自己的事情。連承也不急,便停下想要去下個石室的打算,在旁邊看著。待謝連停下身形,將那團雲氣記熟之後,方才兩人一起到了第四石室。
作者有話要說:
☆、解讀太玄經
“俠客行”一詩共二十四句,即有二十四間石室圖解。謝連不識字,連承不識古文,稍一聯想倒也無甚大礙。兩人結伴遊行諸室,(只從圖畫中去修習內功武術。那第五句‘十步殺一人’,第十句‘脫劍膝前橫’,第十七句‘救趙揮金錘’,每一句都是一套劍法。第六句‘千里不留行’,第七句‘事了拂衣去’,第八句‘深藏身與名’,每一句都是一套輕身功夫;第九句‘閒過信陵飲’,第十四句‘五嶽倒為輕’,第十六句‘縱死俠骨香’,則各是一套拳掌之法。第十三句‘三杯吐言諾’,第十八句‘意氣素霓生’,第二十句‘烜赫大梁城’,則是吐納呼吸的內功。)
兩人有時學得極快,一天內學了兩三套,有時卻連續十七八天都未學全一套。連承有時學得比謝連快,也不著急,便安心等在一邊。有時謝連學得比連承快。謝連便一臉傻笑在旁看著連承練功。一經潛心武學,渾忘了時光流轉,也不知過了多少日子,兩人終於修畢了二十三間石室中壁上的圖譜。
謝連每學完一套武功,寧神下來便去催促白自在回去,(但白自在對石壁上武學所知漸多,越來越是沉迷,一見謝連過來催請,便即破口大罵,說他擾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