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渺渺和松之秋相識多年, 但兩人始終算不上真正的朋友。彼此除了必要的寒暄, 鮮少談及私事, 性情愛好亦不合拍,始終保持著距離感。
然而, 他們在探索世界,思考世界的過程中,腳步卻驚人得一致。可以說, 他們不是朋友, 卻是十分可靠的同伴。
此時此刻,殷渺渺跳躍式的問題,沒有把松之秋問蒙。相反,他幾乎瞬間連上了她的思緒, 肯定道:“是。”
“你有什麼猜想?”
松之秋沉吟道:“這是一個虛假的真實世界。”
殷渺渺因為泡溫泉而懈怠下來的思緒活躍起來:“此話何解?”
松之秋說出了他的觀察和看法。他認為,這個世界是十四洲現實世界的另一種演繹,以及, 上一個幻境也是如此。
之所以會有這種猜想,是因為物種極其相似。十四洲有的植物,這裡也有,其中有些是特殊物種, 類似於岱域的迷心花,具有獨一無二性, 和常見的榕樹桃樹有明顯區別。
也就是說, 這裡就是十四洲, 不是其他世界。考慮到他們進入九重塔的經歷, 可以斷定,這不是真實存在的世界。
但是,同樣不能認為是幻境那麼簡單。
“‘現在’的出現,是一種偶然。”松之秋簡單概述自己的想法,“任何一種變化,都有可能造成不同的結果。”
殷渺渺完全理解他的意思。世界的發展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蝴蝶效應會改變一些事,也有無法改變的歷史程序。
“你的意思是,這是十四洲發展的另一個可能。”她問,“一個假設,對嗎?”
他點頭。
她謹慎地問:“既然這麼逼真,是否該考慮平行空間呢?”
平行空間這個詞彙,於修士而言較為陌生,但詞意明確,並不難理解。松之秋思考了下,提供了一個新的概念:“應該不是,世界具有唯一性。”
殷渺渺怔了怔:“什麼意思?”
松之秋道:“世界的誕生,來源於混沌的力量。在我們的世界,混沌之氣分開,故有天地,在這個世界,創世的傳說則是混沌為卵,外殼二分,上為天下為地,天有陰陽,故分日夜,地有陰陽,則有水火。但無論哪一種,開啟世界的,都是某種強大的力量。”
殷渺渺點頭,表示理解並認可他的說法。
“世界的衍化,同樣需要力量來維持,好比一棵樹木的成長必須汲取養分。”松之秋形象地給出例子,“假如存在多個平行世界,那就意味著每一個選擇都會產生一道分叉,力量會被分散,最終無法支撐世界的存在。”
這個理論合情合理。
平行世界的關鍵點在於分叉,那麼,由誰來判斷這個選擇是否是分叉點呢?天意嗎?可這個世界與十四洲的世界,在天地開闢的剎那,就已經出現了不同,那個時候,天在哪裡?
說不通。所以,世界的發展具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但不管是偶然還是必然,形成的結果是唯一的。
殷渺渺最終同意了他的判斷:“只是假設。”
新的問題又來了。
——“這個假設,有什麼意義?”
松之秋無法回答。
靜謐中,葉舟有些理解之前殷渺渺的說法了。倘若九重塔的目的是挑選,為什麼要用這樣偏差那麼大的幻境設定呢?在原有的世界基礎上,不是更能測試出個人的能耐嗎?
像他們丹鼎閣的考試,要挑選擅長辨識藥材的弟子,就不會要他們去煉丹,術業有專攻啊。
金妖王等人在這裡成功,不等於能在十四洲成功。
沒來由的,他內心篤定起來:藍月真君他們想錯了,師姐的感覺才是對的。
*
殷渺渺和松之秋交換了很多妖國和靈國的情報,但始終無法得到更多的啟示。
“我希望能夠拜訪一些願意和人類交流的種族。”殷渺渺道出原本的計劃,“這裡的靈和妖已經誕生了自己的文明,也許能從中找到答案。”
松之秋告訴她,靈國有一棵活了近八千年的銀杏樹,是目前已知的壽元最漫長的生命。他曾經去拜訪過它,但是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其他樹木都說,銀杏樹的樹身看起來還在這裡,實際上它已經不存在於此。
“有趣的說法。”殷渺渺若有所思,“看起來像防止我們作弊。”
“也許是智慧不容易假設。”松之秋提出了另一個可能。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