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0章

族還是平民百姓,都興起了修道的風潮。

男子不必說,稀奇的是,大周出了好些個女道士。她們不僅美貌動人,更有滿腹才學,不願意成親生子,便乾脆出了家,潛心修道。家裡有些能耐的還會替她們建造道觀,廣邀天下有識之士坐而論道。

女冠、女道士,是大周詩文裡最高頻出現的詞彙之一。她們與許多文人才子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成為了周朝的代表。

後來,周朝滅亡,下一個朝代中出了個女冠出身的女皇帝,叫士子大夫十分忌憚,自此開始打壓女道士,扼制女子出家的風潮,說什麼女子為陰,不盡人倫,乃逆天之舉云云。

又有個著名的賢后,假借神女的口吻,寫了一篇懺悔詩。大意是,我作為神女,卻行為放浪,勾引皇帝,沒能做好表率,如今看到凡間女子不遵從三從四德,很是後悔,如今託夢給你(即是那個皇后),希望你好好替我宣傳,讓世人改過自新等等。

於是,女子出家逃避世俗的最後一條路被斬斷,愈發困於閨門,不得解脫。然而,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大家閨秀被斬斷了羽翼,青樓女子可不怕。

她們公然穿上了道袍,自稱侍奉神女,雲雨世人。自此,女冠也從才華橫溢的貴族女子,變作了娼門的代稱。

又過了很多年,後世的人回首看這段歷史,不由感嘆:神女降臨周朝,代表了周的興盛,昭華化龍而去,則意味著周脈的斷絕。

那麼,再回到剛才的問題,昭華是誰呢?

依據史書的記載,神女在宮廷時,偏愛御花園裡的一尾金鯉,認為其有慧根,便點化了它。後來她離去,世祖皇帝思念不已,便將這條金鯉挪到了宮裡,時常對著它述說自己的思念。

有一日,金鯉開口說,你是凡人,再念念不忘也不會得到回應,但我也是修道者,若有一日與之相見,必然轉達你的思念。

世祖大驚,復而大喜,下旨封它為昭華上師,令他好好修行,再會神女。

昭華上師修行的地方,就在神女峰。柔儀公主在年少時見過他,但他不是時常露面,只有過零星的幾次交談。

第一次,她十三歲,問他為什麼自己祈求神女,她卻不肯護佑母親。他說,神女不管這樣的事。

第二次,她十七歲,說她不想嫁人,想出家修道,問能不能拜他為師。他說,我是妖,你是人,你修不了我的道法。

第三次,她三十五歲,懷抱著自己剛出生的兒子,說他中了毒,問他能不能救。他說,可以。

第四次,就是現在,她六十八歲,滿頭華髮,卻單槍匹馬殺到神女峰,苦苦哀求他說:“上師,反賊殺進了皇宮,陛下被迫退到了蓮花陵,已經再無退路,請你看在世祖的份上,救一救我大周吧。”

“王朝興衰,自有天數,與我等世外之人無干。”他神色淡淡。

打過數次交道,柔儀公主也非昔年豆蔻少女,很清楚該如何勸服:“反賊來勢洶洶,恐擾世祖安寧。”

世祖皇帝的寢陵在蓮花山,因此,其陵墓也被稱之為蓮花陵,種著滿池風荷,每到夏日,荷香散佈十里。

昭華沉吟半晌,望著天際道:“也罷,凡人的生死與我無干,但他對我恩重如山,此番恩情不報,因果難了,我隨你去吧。”

他說著,一把抓住柔儀公主。她只覺狂風撲面,流雲過眼,頭暈目眩間,山河已過,竟然眨眼間便到了蓮花陵。

兩軍對壘,滿池殘荷。

反賊高喊:“暴君,你荒淫無道,民心已失,還不快快束手就擒?”

末帝早被酒色掏空了身子,一路逃奔到此,氣喘吁吁地靠在心腹太監身上,喘著粗氣說:“殺、殺了他們。”

太監什麼也沒說,心裡已然認定今天怕是逃不過一死了。

忠心的老臣涕淚橫流,卻說:“大周受命於天,你們逆天而行,定遭天譴。”

為首之人乃是起義軍的首領,穩坐馬上,朗聲道:“若能為百姓除去暴君,我甘願一死。”

下面一片呼聲。

“這是世祖皇帝的寢陵,豈容爾等放肆!”老臣歇斯底里地吶喊。

“我等並不想打擾世祖皇帝安寢,只要你們獻上暴君人頭,我高鳴在此發誓,絕不進犯半步。”首領高鳴道,“給你們一炷香的時間。”

“不必了。”高空有人清斥一聲,“全都給我退出蓮花陵。”

對峙的雙方同時抬頭,看向從天而降的錦衣男子。他放下柔儀公主,淡淡道:“你叫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