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獎勵卻是大幅度的被提升了。
任務部一直都是透過如此的調控進行著基地人力資源的調動。不需要什麼鼓勵還有動員,僅僅是將任務同他們的切身利益相結合在一起,基地的倖存者便是會自己作出正確的選擇。
一時間大量的運輸車輛整裝待發準備朝著釋兵隊伍所在的城市進發。
而城市那邊一些小的聚集地已經被釋兵的隊伍打通了撤出城市的道路,幾個大勢力所佔的人口大約是三萬人左右,釋兵預計,這次初次接受倖存者的數量大概陸續的能有兩萬人。
在柏林湖西岸基地。已經有幾座小鎮被清理了出來,以供這些倖存者臨時的住宿。那裡將會有基地派出的人員負責對倖存者進行登記,接下來就是一些技能的培訓。預計最多兩週的功夫,這些新的倖存著就會被轉化為基地的勞動力。
如今基地對於建築工人的需求缺口很大,地下基地每天都會有一座十層 高的樓房竣工。如此超快的速度自然是同建設一座樓房的勞動力巨大付出換來的。每個人僅僅負責一米的磚塊累加,而且建築主體大部分採用鋼筋混凝土。如此建築速度不快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水泥加工廠長是最先被裝備到柏林島地下基地的生產線之一,隨後則是手槍還有其子彈的生產線。地下基地每天都是以五座建築落成的速度在擴建著,等到這批勞動力補上之後,建築速度有望日竣工十座大樓。
釋兵要求的地下基地的樓房全部是以要塞要求建築的,所用的磚塊巨大不說。主體大部分都是鋼筋 混凝土,而後建築頂層是連線石層的,再擔當建築物的同時還能夠擔當承重柱。
最先要求進駐柏林島地下基地的都是一些重要的生產線,再次之的則是養殖場等功能區。而至於居住區,沒片功能區內的每棟大樓內都是有著工人的宿舍的。只不過這些卻是並非計劃中的居住區。
由於功能區都是還沒能建設完全,所以那些居住區就只能延後建設了。
釋兵之所以耗費如此的人力物力建設這個柏林島的地下基地就是為了做到工業集中,食物生產集中,避難所集中這幾個集中。好處就是柏林島基地安全可靠,同時控制上也是十分的方便,壞處就是各種工業所需要的原材料都需要透過輪渡 才能抵達柏林島。運輸上 則是要麻煩一些,可是那些全都不是釋兵在意的。
計劃一週就結束的城市攻取戰進行了足足九天的時間,當然九天之後等到城市內最後一隻喪屍被絞殺乾淨了之後,城市內部幾乎有用的物資也幾乎全部都被釋兵的隊伍給搜刮空了。
柏林島基地出了三萬人,新加入的倖存者兩萬人經過了等級別且發放了身份卡之後,也是一起投入了城市物資的搜尋之中。
如同蝗蟲一樣的搜尋隊伍。破門,收集糧食,蒐集禦寒棉被,收集生產線還有油料全偶讀是有著明確的分工的。
破門的就只管破門,收集糧食的絕不會去收集別的東西。這點柏林島基地的人做的就很好。可是那些信加入的倖存者就是做的不那麼十分好了。經歷過了吃不飽的日子。驟然有幾會可以收集物資,這些人全都拼了命的私藏物資,有些人乾脆就死是直接找個地方躲起來不走了。
經歷了受到那些小勢力的進化者的壓迫,那些倖存者已經是很難相信 一些基地的宣傳了。如今有可能自己獨自生活在 這個城市厄。而這個城市已經被清理乾淨了,自然是很容易生成回家的心思。
出現這樣心思的人雖然是多,可是情形卻不是他們能夠掌握的,末世十一個月過去了,食物幾乎已經變質了大半,僅僅是糧食這類食物儲存狀態好的才能是存留至今。而那些可能擁有大量糧食的地方,柏林島基地自然是不會派那些新的倖存者去清理。
而後就那些新的倖存們就是發現了一個嚴峻的問題,他們沒有辦法在這個城市自己生存下去了,沒水沒電沒糧食,什麼都沒有,而且今後還不可能有人會來補充這座城市。末世了,國家體系經濟體系全部都崩潰了,城市即便是一座金山也是有吃空的一天更何況城市目前已經是一座空山了。
巨大部分倖存者都是無奈的選擇了離開家園加入柏林島基地。雖然這其中有著諸多的不願,柏林島基地宣傳的內部權力體系也不是這些人嚮往的民主,可是至少看來嗎,這個基地目前是能夠提供溫飽的。雖然這需要大量的勞動來獲得,可是如此的做法到也不會叫人產生反感。
唯一的落差可能就是民主一去不返。但那比較起原來聚集地內部進化者統治而他們近乎奴隸的狀況則是要好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