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料厚一點的話耐磨。阿婆的手指拿不住細針,爺爺補的補丁又歪歪扭扭的沒法看。”李越有些得意的說,“這麼厚的衣服比那些薄薄軟軟的袍子經穿多了。”
沈蝶煙伸手奪過李越抱在懷中的袍子:“什麼經穿不經穿的,你爺爺或者我連件好衣服都給你穿不起嗎?等三伏天捂出一身的痱子看你還能不能說出這種話。”
沈蝶煙說完這話就對陳師傅說:“陳師傅,你把那件青白橡色的袍子拿給我,對對,就是那件。”
陳師傅沈蝶煙說的那件袍子遞給沈蝶煙。這件袍子的顏色雖然還是有些暗,可袖口以及下襬處都繡著胡粉色的流雲百福的圖樣,越顯得袍子素雅大方。料子也是極好的,摸在手中光滑輕柔。沈蝶煙上上下下前前後後看了兩圈才將袍子遞給李越:“喏,試一試。”
李越並不接那件袍子,只是抬著眼皺著眉為難的瞅著沈蝶煙。沈蝶煙正好看到這孩子光滑飽滿的大額頭以及亮灼灼的眼睛。她劈手把袍子扔到李越懷中:“別以為做出這副樣子就行了,快去換上讓我看看。”
“可是這種衣服我真的穿不慣,打架也不方便。況且開之前你也說了,是任著我挑。”
“是,是任著你挑,可若是不好看了或者不是當季穿的我可以決定不掏銀子。快去,再磨蹭我就把你扔這裡當給陳師傅當學徒。”
陳師傅在旁邊聽見了就笑著擺手:“哎喲,李郎中家的小公子我可不敢收。”
李錚還要說話,可一見著沈蝶煙挑著眉梢的威脅模樣,只好把腦袋垂下去表示順從。也沒有拐進內堂,直接就在櫃檯前脫掉了外褂換上了袍子。
…………我………………是………………得瑟的………………分界線…………
註釋:關於古代的女權問題之一二
男尊女卑——這個詞彙最早的出處是《列子?天瑞》:“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故以男為貴。”此篇出自《列子》,《列子》出自戰國前期有名的思想家列子之手(我讀著有點像繞口令——列子,名寇,又名禦寇)。而《列子?天瑞》懷疑是晉人(東晉學者張湛?)所編寫。不過為了是哪一種,這個詞彙以及這種思想在中國至少也存在了數千年了。
不過,闌子在這裡不是來評判這種腐朽的、錯誤的、傷害了萬萬計女性同胞的思想糟粕。
歷史以及人類社會總會存在這種現象,無論是口頭相傳還是記錄在案,但凡是知道的人多了,每個人都這麼說,那就真的變成了這副樣子。
人類社會是從母系氏族一步一步演化展而來的,人類逐步展成父系氏族是自然選擇的必然結果。社會的展主要都是依靠男人(最簡單的比方就是八十年代以前,中國大部分家庭的女性還沒有走出家門而是由男人負責養家——別跟我提文革、下鄉那些年,那時候連孩子都是勞動力),而女子也逐漸從屬與男性。
在詞典中,男尊女卑的解釋是“尊:地位高;卑:低下。在封建社會里男子地位高,女子地位卑下。這是重男輕女的不平等封建禮教。”
但闌子認為,女子的卑微並不是全部來自男子和社會的壓迫,主要一部分還是因為自身對於社會的貢獻力來決定的,當然,這裡也存在著一個惡劣迴圈。女子對社會的展逐漸低於男子的貢獻,然後開始出現了負面思想,隨著負面思想的存在、補充,女子從自身能力方面的弱勢也開始轉向社會認知方面的被動的輕視。反反覆覆,女子在社會在男子眼中越來越“沒用”,思想方面也越來越被壓制,隨著壓制,逐漸造成某種悲慘的局面……
…………已經把自己…………繞暈了的………………分界線………………
下面才是闌子一直津津樂道的。
現代人不知道是被古籍還是什麼誤解成古代的女子多悽慘,幾個女人要爭一個老公,年紀輕輕死了老公就要守一輩子的寡說不定死後還能給立個貞潔牌坊死後風光一把……
事實的真相是女子可以二婚,而男子也不是想娶多少你就能娶多少的。先秦的時候,女子再婚的現象就很普遍了,明朝律法中甚至有明文規定女子可以二嫁。像是我們最熟悉的《孔雀東南飛》中,焦仲卿的老孃剛棒打鴛鴦完,家裡的人就逼著劉蘭芝二嫁。原文是“還家十餘日,縣令遣媒來”,當年學這篇課文的時候只知道背熟完事,直到現在才覺得古代人有時候比現代人還open。“還家十餘日”——十餘日啊,不是年,不是月,而是天。即便是現在,有哪家的姑娘才離婚,不出兩星期就有人來娶的?
除了“三妻四妾”以外,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