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使這十八臺配重投石機發揮出最大的威力,李錚下令拆除在敵軍主攻的西面和南面城牆後方百米內的所有建築物,清空場地讓這些配重投石機能夠完美的發揮,而且擁有兩世記憶和經驗,知道“火力密度”這個詞的李錚,並沒有讓手中的配重投石機像這時代的平常作法一樣,一臺投石機編為一組,獨自瞄準獨自攻擊。
李錚將手下的十八臺配重投石機分為四組,每一組都有四到五臺配重投石機,每一組所有的配重投石機都接受統一指揮,由一名經驗老道的觀測手瞄準,利用齊『射』轟擊一個目標。
而且李錚將後世“炮擊座標”的概念拿出來,在賀獵城西面和南面城牆六百米範圍內,用白石灰劃出間隔相等的橫線和豎線,就像經緯線一樣,而後為了不被進攻之敵破壞,這些縱橫交錯的白線最後都被挖掘成溝壑,為了區別於壕溝,這些溝壑只深兩三公分,寬半米左右,沒有任何阻敵陷敵的功能,再撒上白石灰後,卻是可以讓城頭的人輕易的觀察到。
這些“炮擊座標”,或者更應該說是炮擊座標完成後,漢軍『操』控配重投石機的軍士們,立即就是開始展開訓練,試驗將石彈投『射』到,城外縱橫交錯白線上某一點某一區域時,配重投石機擺放的角度和加的配置物的重量,以做到精確打擊。
當然說是精確打擊也是相對的,畢竟配重投石機不是後世的線膛火炮,擁有規律的彈道,能夠做到精準『射』擊,但使用這種方法再加上齊『射』後,李錚手下的配重投石機們的命中率,已經遠超這時代的其它投石機了。
除了配重投石機這種『射』程超遠威力強大的遠超器械外,已經造夠船的漢軍工程營,也是開始為李錚造簡易的人力投石機,這些人力投石機結構非常簡單,其實就是一個堅固的底座,加上一根拋竿和一條拋繩而已,工作原理和配重投石機差不多,都是利用槓桿原理拋『射』石彈。
只不過配重投石機是利用沉重的配重物下落帶來的力量,帶動拋竿,將石彈投出,就像蹺蹺板一樣,而人力投石機是利用人力牽引拉扯拋繩,帶動拋竿將石彈投『射』出去,所以人力投石機又被稱為牽引式投石機。
一般來說人力投石機的『射』程和威力都是比不上同規格配重投石機的,而且更讓人力投石機相形見絀的是,人力投石機,因為需要人力牽引拉扯拋繩,所以所需的『操』作人員遠遠多過配重投石機,配重投石機的一般十人『操』作便可,最多也就十五人左右,而同等規格下人力投石機配置的人員最起碼也必須得有兩三百人。
一般情況下,牽引拉扯人力投石機拋竿的都不會是軍隊的主力戰兵,而多是被強徵來的平民,或者直接就是沒有人身自由的奴隸,因為牽引拉扯拋竿極為辛苦,極為消耗體力,這麼幸苦耗力的工作,自然不能由隨時要與敵拼殺的主力戰兵擔任。
所以配備大量人力投石機的攻城部隊,軍中都會有大量苦力和奴隸,這是一大隱患,因為這些苦力和奴隸人數眾多,會多消耗糧草等補給,而且這些臨時強徵或是買來的人,都沒有經受過軍事訓練,如果軍隊一旦遭到突襲,這些人就會立即潰『亂』,可能讓軍隊引發大敗。
所以這個時代的軍隊都不喜歡人力投石機,更想要配重投石機,但配重投石機所需製造技藝太高,對結構要求高,製造時間長,價格昂貴等原因,很難大規模製造裝備,米尼公國那麼富有,上一次進攻疏勒城時的那麼多投石機中,配重投石機也不過只有五十多架。
對於使用人力投石機的弊端,李錚倒是不怎麼在意,因為他是守方,在屯糧充足,而且因為用水路運輸,糧道暢通無阻的賀獵城,李錚倒是不介意多養一些輔助兵,所以在李錚的一指調令下,兩個營的二線材官部隊,總計五千多人被李錚從龜茲調集到賀獵城,用作人力投石機的牽引勞力,還有承當搬運物資和傷員等輔助之事。
因為李錚率軍開始全面入主碎葉,而不是想以前那樣,搶一把襲擾一下就跑,所以又有大量的碎葉漢民,在看到李錚手下軍隊威武精悍軍容後,認為李錚其勢已成,終於下定決心投靠李錚,因為碎葉即將變成戰場,為防止敵人在攻打賀獵城不順時,惱羞成怒下屠戮碎葉漢民的情況,李錚將投靠向自己的的所有碎葉漢民,全部送到勃達關以南的自家領地內,所以現在李錚又擁有了充沛的人力資源。
再加上從碎葉城搶奪來的謀剌普盧的財富,還有托克馬克大教堂地下那些銀山金山,使得李錚的戰爭機器,又是可以開動,在兩個營的材官部隊被李錚調來賀獵城後,李錚立即就給留守的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