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防,而是,故意給他空間,放任他控球,然後把重點放在封鎖他的傳球路線上。於是,上一場比賽,就出現了一個控球時間極多,但傳球成功率卻極低的**型性勞爾-加西亞。
另一個,毫無疑問就是阿圭羅。阿根廷金童上一場比賽林森只是吩咐了京多安重點看管,但卻沒有讓他貼身去防,因為他知道這對於技術與技術俱佳的阿圭羅來說,根本不是難題。當然,你更不能用放風箏的方式來防範阿根廷人。所以,距離是至關重要的。太遠了,你根本就追不上他,太近了,他可不是什麼笨重的前鋒。馬拉加最後時刻的丟球,正是對阿圭羅盯防距離沒到位的後果,如果那個時候能夠控制好距離,阿圭羅根本沒機會和弗蘭形成一個二過一,更遑論創造進球。
不過不管怎麼樣,上一場比賽對阿圭羅的盯防仍舊是成功,因為你不可能指望能夠九十分鐘都盯死他。
可以說,能夠盯死這兩個人,是馬德里競技不輸球的關鍵,但林森非常清楚,賽季很長,馬拉加不可能一直靠盯人來贏得比賽,他也不可能對每個對手的球員都能如此瞭解。所以,林森如果想讓自己贏得更理所當然一點,他就必須把角色反過來,那就是讓別人不得不來盯他的球員。
林森知道,如果沒有自己的干擾,現在已經被網羅到自己帳下的,將會有不少人會成為別人眼中的“危險人物”,萊萬多夫斯基、羅伊斯、伊斯科、科克……但現在,這些人已經不處在原來他們各自的成名軌跡,他們的命運,和林森緊緊聯絡在一起。
娶了老婆,就要好好對待,負起該負的責任,在家要勤幹家務,出外也不能勾三搭四,更何況現在林森娶的還不止一個“老婆”。
所以,如果說賽季前林森的主要工作是放在球隊的戰術體系構建、戰術理念灌輸等球隊層面上的規劃的話,那麼,接下來,如何**自己手下的這批天才球員,將成為重點,而這,註定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其實在球隊第一次集訓的時候,林森心裡面不是沒抱那麼一絲絲抽獎的僥倖心理,指望這群未來之星能有那麼幾個渾身發光的,不過在見過面之後,他算是絕了這份心思,一如他此前曾經跟羅伊斯說過的,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是天王巨星。
林森的首個目標就是當前體能教練魯伊茲恨不得讓他一口吃成胖子的羅伊斯。
之所以首選是羅伊斯,而不是其他的人,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羅伊斯個人的原因,也有其他人的原因。
無論是伊斯科還是科克,年齡都比羅伊斯要小,他們現在在訓練中最需要的,是一些最基本的東西,這些林森不認為自己能比塔皮亞等人老道,林森暫時需要做的,只是在提供給他們適當的舞臺,讓他們的才華能夠適時的綻放,但距離收穫,還需要耐心。至於萊萬多夫斯基,從林森第一眼看到他起,就知道這個安靜的波蘭前鋒“進化”成記憶中那個曾經幾乎憑一己之力把多特蒙德送進歐冠決賽的未來巨星,需要的,只是時間問題。
而十八歲的羅伊斯不同,他的年齡大於伊斯科和科克,又小於萊萬多夫斯基,換句話說,就是正處在球風定型的關鍵年齡段,林森可不希望未來的“小火箭”讓魯伊茲一不小心給弄了“土飛機”,雖然球狀閃電不是沒有,但那畢竟是少數不是。
除此之外,記憶中,比起邊路,羅伊斯一直都宣稱他更喜歡中路。在很多人看來,身體條件不如他人的羅伊斯偏要往對抗最激烈的中路湊,是他的倔強性格在作怪,但林森卻知道,倔強也許有,但絕對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中路固然意味著高對抗,但也意味著更多的觸球機會,更大的施展空間,對於羅伊斯來說,一條邊路,太窄了。
當然,踢邊路還是踢中路,並不僅僅是位置改變那麼簡單,兩個位置的要求是決然不同。對此,林森顯然並不想等到羅伊斯玩膩了邊路再做準備。
---------------
舒斯特爾這個夏天過得是極度鬱悶的。跟西施相親最終卻跟東施洞房,差不多就是他的感受。
所謂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主席卡爾德隆忽悠了一個夏天,也沒從弗格森的手下忽悠來c羅,轉眼倒是在轉會市場關閉的最後一刻終於讓皇馬出了個風頭:羅比尼奧以標王的身份轉會去了曼城。如果能罵髒話,舒斯特爾都不介意**一回。
但他鬱悶的事情還沒有結束,聯賽首場比賽,拉科魯尼亞直接給了他一個開門黑。好在競爭對手們都很給面子,一個也沒捨得贏球。甚至連上賽季讓他很無奈的馬德里競技,也主場輸給了升班馬馬拉加,據說馬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