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說的,張巖對於簡珍也只是欣賞,而不是想要佔有。可是現在看,簡珍的心裡可不是這麼想的,這就讓張巖多少有點無奈了,鬆開手問道:“簡珍,你現在還在食堂嗎?”
簡珍看了看張巖,笑道:“恩食堂還在做,只不過現在沒了平價糧,不是那麼賺錢了。我正想辦一個柯達的影印店,你覺得行不行?”
“柯達?”張巖短暫的失神了一會,作為曾經的膠捲業領袖,柯達在數碼相機出來之前,可謂風光無限。伊斯曼?柯達公司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感光材料生產廠商,創辦於1880年,佔據世界市場的四成以上的份額,是此行業的“霸主”。
在“佔領”中國之前,柯達與富士進行了一場“遭遇戰”。一時間,柯達的大小領導像走馬燈似地訪問中國,在中國設立了18個辦事處,把亞太總部也搬到上海,同時啟動規模龐大的快速彩擴連鎖店計劃,在全國500個城市建成5000餘個快速彩擴店……
透過這一系列的措施,柯達產品市場佔有率終於由1993年的26%提高到53%,把富士踢下了中國市場盟主位置。同時,中國在柯達全球市場的排名也由第1位,升到僅次於美國市場的第2位。
為了確保自己在中國市場的霸主地位,柯達巧妙地對中國感興行業進行“釜底抽薪”,它瞄準了當時已陷入危機的6家中國感興材料企業,用貌似誘人的條件,高明的公關手段,達成了“98協議”中國7家感光廠,只保留保定樂凱一家,廈門、汕頭、無錫3家感光企業與柯達組建合資公司,上海感光、天津感光和遼源膠片3家感光企業在合資公司3年基建期內不與其他外商合資合作。
根據“98協議”,柯達投資12億美元,收購上海、廈門的全部感光生產設施,收購廣東公元的彩sè膠捲生產線以及對合資公司進行改造。柯達得到了三年的中國市場專營權:成為惟一能在中國生產和銷售感光材料的外資企業。柯達透過三年專營權在中國大陸市場得到了約50%的民用彩sè膠捲市場份額,並開發了8000多家的柯達快速彩sè連鎖沖印店。
這些張岩心中是有數的,什麼叫做壟斷,這就是壟斷,所以三年來膠捲的價格一直堅挺的不得了,柯達樂凱富士的rì子都好過的不得了,柯達的錢也很順利的收了回來。隨著98協議的即將到期,富士已經急不可耐的準備出招了
01年之後富士的一系列行動,所有人都認為那是針對柯達的:迅速擴張數碼沖印店數量,在蘇州建數碼相機廠,在珠海投資建膠捲分裝廠,投巨資建立景區專賣店網路……柯達和富士,在全球一直是對老冤家,在中國也不例外。在此之前的時間裡,柯達憑著和中國官方簽署的一份“98協議”,一直壓制著富士,使後者抬不起頭來。
然而在數字化的大cháo中,不管柯達還是富士,最終的結果都是虧得一敗塗地。
不過這也提醒了張巖,趁著數碼相機還沒有大熱的情況下,是不是搞一些出來,大大的賺上一筆?
第二卷 官運亨通卷 第一百三十六章 人才
數碼相機的製造技術主要的難題在於ccd和lcd技術上面,說的白了點就是感光部分的成像轉接技術,這些都是rì本人比較領先的技術。rì本人對於中國人的技術封鎖也是十分嚴格的,想要搞到相關的技術,對於張巖來說……。
那是相當的統容易。
小林家族的企業這些年發展的很快,其中也涉及到了數碼影像的研發,而這些年來,只要是小林家族可以拿到的科技,實際上就跟張巖拿到差不了多少,最多就是花上一筆相當不菲的美金,這種付出讓兩個集團都得到了好處,所以才能這麼多年一直處於相對微妙的平衡中。
這些念頭只是在張岩心中一轉,隨即深深沉入腦海,這些都是後面的事情,現在要做的是幫簡珍的忙,這妹子心眼好,辦事也實在,張巖實在不想讓她走彎路。要知道不要幾年,柯達的傳統膠捲加盟店就會成為一個笑話,那麼多的投資都打水漂了。
想到這裡張巖道:“簡珍,要不然你辦一個數碼相機的店吧,那東西以後肯定火的。”
簡珍用力的點頭:“中,你說的我聽。”
張巖奇道:“簡珍你怎麼不想想,難道你不怕我出錯主意,到時候害得你賠錢嗎?”
簡珍嘻嘻一笑:“不怕,你辦了那麼多的事情都沒有出錯,要是在小女子這裡出錯了,那也是我運氣不好,跟你沒關係的。”說完突然臉一紅,頓足道:“哎呦,我忘了點事情。鄉里今天有事,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