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有您的信件。”這天,劉冬正在做完一個實驗,準備去吃飯的時候被一個人攔住了去路,他遞給了劉冬一個信件。
劉冬點點頭拿起了信件。
“玄雪兄親啟。”
“我們左翼作家聯盟已經籌備完畢,將於召開初次會議確認人員,以及創辦的刊物資訊,魯迅先生等文學大家也將到場,請玄雪先生到時候務必到場,地址是上海中華藝術大學(多倫路201弄2號)。”
“落款是柔石。”
“送信的人呢。”劉冬問道。
“那位同志已經是離開了。”那人說。
“嗯,這就好。”劉冬說到“派人跟著看一看,不要讓他們被門口的麵館那些人發現了。”
“是。”
······
劉冬洗漱了一番,將自己的滿臉疲憊洗去,然後看了眼外面的工地,感覺這些人做事情還是蠻快的。
現在都已經開始打地基了,想來過年之前就能夠把所有的醫院的地基打好了。
去附近的商業區做黃包車去。
這時候雖然上海已經有了小汽車和摩托車之類的存在,但是私人的卻很少,而且需要牌照,坐馬車有太麻煩,所以劉冬選擇了坐黃包車去,畢竟他自己也不怎麼認識路,雖然說他曾經畫過那裡的地圖。.
多倫路修建於1912年,雖在理論上隸屬華界,但卻是當時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越界築路的產物。多倫路全長550米,呈l字型,東、北兩端都與北四川路交匯。
街邊的店鋪大多是各種外國人開設的,其中尤其是以日本人居多。
華人大多是從事一些低階的產業鏈,給這些老闆們打工。
劉冬沒有什麼好說的,這些任雖然勤奮,但是卻不善於思考,因此這些都是他們執照的,不過就算是他有了這樣的覺悟,但是看見自己的同胞被這些外國人像是豬牛你辦的壓榨還是郵政的感覺到了一絲不爽。
“民族凋敝啊。”劉冬感慨了一句,給黃包車伕了路錢,然後看著他點頭哈腰的離去,“職業本無高低貴賤之分,但是啊有人在別人看不起自己的時候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了,這樣,等到了所有人都習以為常的時候,所謂高低貴賤也就自己出來了。”
劉冬將帖子遞給一個門口的人,然後就被請了進去,這時候裡面已經坐了幾個人了,都是大衣高帽,有幾個嘴裡還叼著菸斗。
其中有熟人,也有不認識自己的熟人。
嗯,他說的就是柔石先生和魯迅先生。
“各位,這位就是寫大國崛起的劉冬,劉玄雪先生。”柔石先是吧劉冬介紹給了周圍的人,瞿秋白,郭沫若,還有錢杏邨,以及名聲很大的矛盾和劉東最熟悉,這個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魯迅先生。
當然了介紹這位的時候說的是周樹人先生。
“久仰魯迅先生的大名,今日一見果然非同凡響。”劉冬向著這位一抱拳說到。
“你也不錯。”魯迅先生生硬的回了一句。
然後在介紹了其他幾個人,劉冬把柔石拉到一邊問道“怎麼這位魯迅先生好像有點生我的氣。”
劉冬非常的疑『惑』,他沒有的罪過啊,為什麼會生他的氣呢?
“是這樣的,和你的那本大國崛起的書有關。”柔石說到。
然後說了一下魯迅先生為什麼會有點生氣。
因為劉冬在書中黑東瀛黑的有點太慘的緣故,而魯迅先生則一支隊很多的日本人抱有好感,畢竟他當初在日本留學過,但是又因為他在日本留學過,他才知道書中所言不虛。
因此才是有些鬱悶的脾氣不好罷了。
如今這種情況已經是好幾天了,沒有針對劉冬的意思。
然後幾位大佬,像是矛盾和魯迅等大佬開始探討如何發揚普羅文學(無產階級文學),至於劉冬他們這些小年輕和名氣不大的作家則是討論起後勤期刊這些言論陣地的構架。
這個時候來自後世的劉冬就提出了一個意見。
“針對人群來劃分,然後分為日刊,週刊,月刊,根據針對的人群來調印刷的內容,這樣的話不僅可以起到更好的傳播作用,也可以讓人。”
“現在的中學生及其之前的學生都應該以學習為重,而且他們沒有收入,手中的錢財不多,我們針對他們的報紙應該是週刊,但是內容一定要豐富多彩,稍加宣揚一下我們的思想,在上面寫上各種的學習技巧和閱讀技巧,讓他們學習的更好,而且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