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禁地發出了幾聲驚歎。只是小半年不見,陀山到省城這個方向的幾十公里地界就已經沒有了原來那些隨處可見的簡陋村屋,取而代之的,竟是一片片正在開發的廠房。
鄉村已然如此,進入市區,更覺滿眼陌生,到處都有工地,到處都搞基建,看得見許多新樓和廠房,連公路也在修築升級,一半修好了,一半還在等著凝固,車子便走得忽左忽右的,秩序都有點亂。
趙潔瑩瞧得很是興奮,家鄉這般發展起來,她就算是個普通老百姓,也覺得欣喜異常,不時的跟謝小惠打聽這半年來家鄉的變化。楊靈萱停下工作,也感興趣地聽著瞧著,一種特殊的感覺油然而生,卻是後世很多年輕人都體會不到,唯獨八十年代成年人才有的感覺,便是參與其中、參與變化!
沒想到有一天,她也會重生回來,成為其中的一份子,那種欣喜,難以言喻。
第一四五章 會議
星光大廈尚未封頂,這個建築速度相對後世來說自然是很慢的,但是楊靈萱追求的是穩固,從一開始下樁打地基做防潮什麼的就要求甚嚴,一切都按照最規範的高標準來,請的建築方也是國內一流的,用的是當前年代尚不流行,但後世成為主流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建築法。
話說這種建築手法,當前來說真的是很新穎的手法,因此造價比磚混結構建築要昂貴得多,國內建造水準達標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