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能應接的,亦心本來覺得自己也算是伶牙俐齒的主,可此生此刻遭遇到金燕,便只能偃旗息鼓、洗耳恭聽了。
“亦心,聽說你也是出身武術世家,看來,我們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小時候,只要我父親在家裡練功,我就蹲一旁看,一開始,他不想教我,我就看完後偷偷琢磨著練,拗不過我,他便在我三歲多點,就教我傳統老架。十歲那年,他又把我送到了我們縣裡的一所武術學校。
因為學武的底子厚,加上我有不怕吃苦的勁,不到兩年,我就在武術隊裡拔了尖。接下來縣、市、省,拳、刀、棍,每一級,我都拿了金牌。從縣隊練到省隊,從業餘選手到專業武術運動員,一路下來,我共得過十九個全國武術冠軍,上完大學,當了老師,一圈下來,我卻發現,對一個習武的人來說,這種酷愛,有點悲哀。
這種走不出國門,又難以光大的技藝,習武的氛圍越來越弱、傳統武術的圈子越來越小,出路,武術的出路、習武人的出路,沒人關心,好歹這也是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什麼沒人來好好保護和呵護它呢?真搞不懂,你說呢,亦心?”
第六十二章 最愛
更新時間2014…9…26 17:59:17 字數:2257
一
“是啊,也許,只有我們這些生在武術世家的後代,內心才會有這種不甘的焦作感。也只有我們,才會對武術保有執拗執著的最愛,不過,燕姐,有時候,這種熱愛,真的沒有存在感,內心時不時的,也會惶恐。”金燕的話,讓亦心深有同感。
“哼,存在感,有啊,在武俠小說裡、電影電視中,而且,必須是古代。
知道嗎亦心,從涉足影視劇的拍攝,幾年來,我參演了近千部劇、集,但沒有一次,是現實題材,我一直是穿著古裝,在各大劇組、各個朝代,穿梭奔忙。老祖宗發明的武術,從遠古走來,卻在現實中找不到立足空間,只能藉助影視,再穿回到過去,難道這不是武術,在這個飛速運轉的現代社會的悲哀嗎?
有時候,在學校的課堂上,看著講臺下,那些武術專業的大學生們,我都想對他們說:轉系吧!回家吧!你們中,有多少是因為熱愛武術而坐在這裡的?又有多少僅僅是為了一個大學文憑而坐在這的?別在這耗費四年的寶貴青春了!
沒有熱愛,上完四年大學,拿到的那個傳統武術系的文憑,一文不值!
而且,學武術出來,對口的就業渠道,也是窄之又窄。畢業後,十之八九,會被迫改行,去幹與傳統武術八竿子打不著的行業和工作。這對熱愛者來說,是痛苦的割捨;而對不愛者來說,也並非解脫,而是更加可憐,沒有愛好也沒有技能,四年過後,一切還得從頭再來。”
金燕近乎激憤的快語,讓亦心覺得,金燕作為一個大學武術老師和過來人,明知道學武術專業的孩子們前途一片黑暗,還要眼睜睜的,看著他們一茬茬的在自己眼前奔赴,肯定比自己內心更是難過和不安。
“其實,話又說回來,不談別人,即使我自己,雖然進了大學、受過高等教育,但我還是深切地感到,在周遭人們的眼中,我不過是被高等學府的現代運動理論,給鍍上了一層粉的錫箔,根本沒人把你當成真金白銀對待。
在世俗的觀念裡,所謂的中國傳統武術,就像民間古老的、幾近失傳的,打鐵、補鍋,或是做豆腐、發豆芽,都屬於破敗落後作坊裡的手工業者,現在的新生代,要的是具有美感的,時尚又時髦的運動,還最好是具有舶來性質的,譬如體育舞蹈、瑜伽、網球之類的,武術這種傳統手工作坊的‘後裔’,根本無法登上摩登時代的大雅之堂。
這是一個追名逐利的時代、也是一個追逐時尚的時代,我們的武術,傳統又保守,或許,註定,只能像赤膊輪錘的古法打鐵一樣,成為寄居在鄉村野巷裡,被時代拋棄的待朽‘古法’”金燕頓了一會,又無奈的長篇絮語。
“太悲觀了吧,燕姐,不是有這種說法嗎:越是民族的,也越是國際的;越是傳統的,也越是時尚的。所以,樂觀的類推替換一下,我們的‘民族傳統武術’,就成了‘國際時尚武術’了,怎麼樣?一秒大變身,神吧!哈哈……”亦心用調皮的眼神,看著金燕暢快的大笑起來。
“噢,人們不都說同行是冤家嗎,我原本想來瞧瞧兩個高手的對決廝殺,怎麼倒相談甚歡起來了?說的什麼?這麼高興,讓我也聽聽。”說話間,子豪提著一摞吃的,來到了金燕和亦心的跟前。
二
“哎,韓總終於露面了,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