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恢復正常,而且還身具武功。一時間,還是下意識以為劉元豐並無半分武力。所以見得石振華一劍刺來,她此時已再無多餘餘力舉刀格擋,便只有彈撐著挺胸相就,要以自己身體為盾,替劉元豐擋這一劍。..
劉元豐見狀,無奈地略一搖頭,卻也再無動作,似乎好像真的沒有任何辦法擋住或躲過這一劍。
石振華眼見如此,也不禁這般以為,心中對劉元豐更加不屑,覺著這小子其實根本沒真本事,只是在胡吹大氣。
他這一劍如行雲流水,身姿飄逸如乘雲。劍光一閃間,瞬間便已刺近到主動挺胸相就的劉元英胸口寸許遠處。
但就在石振華以為下一個瞬間就能刺進劉元英胸口,並順帶刺透其身體,再接著刺穿後面的劉元豐胸口,將兩人所作一串時,便見得馬上的劉元豐忽然一抬手,那隻手就毫無徵召地忽然出現在了劉元英的胸口前,然後大姆指與食指合攏,輕輕捏住了他的劍尖。這一捏住,他的劍便再不能前進半分,而且也抽不回。就如被鑄在了劉元豐的手上一般,紋絲不動。
劉元豐剛才抬手時,其實速度顯得也並不特別快,石振華就看得清清楚楚,完全能看清對方的動作。但這一抬手雖不顯快,卻是肯間就出現在劉元英胸口前,兩指合攏扞住了他的劍,臉上還面帶著微笑。
他這一招輕抬手,悠然而起,使得不見半分煙火氣。就連此時以兩指輕捏住石振華的劍尖,也像是在雙指輕拈著一朵花,並沒顯出有多用力。
但石振華卻是無論怎麼運劍與摧運內力,自己的劍在對方手上,就是始終不動分毫。
而這種不動,也並不是硬生生的就那麼紋絲不動,而是像陷入了泥沼裡一般。看似柔軟,卻是怎麼用力都沒用,反而有越陷越深的感覺,他摧運過去的內力,也像是陷入泥沼,石沉大海,沒半絲反應與回應。
劉元豐這一招,乃是他前世由他父親處所得傳的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的拈花指。取自佛教“佛祖拈花,迦葉一笑”的典故,出招最是輕柔,有如拂祖拈花,但指上所附帶的內力卻是雄厚。看似輕柔,實則渾厚。
劉元豐現在才只恢復到內力境四重修為,雖然他的實力並不能單以修為來論。但真論硬拼功力,卻是不及石振華的內力境七重的,畢竟差著三重小境界。
但他這拈花指,卻是輕易就接下捏住了石振華的這一劍。實因這門拈化指的內力心法獨具妙用,能將渾身功力聚於手指之上,而且有獨特的蓄力增力之法。
反觀石振華的這一招,他雖然功力更高,但顯然渾身內力並不能全用於這一劍之上。他縱身躍起,施展輕功,需要內力,出招需要內力,而且他是身在半空出招,也需要留備餘力以應變,根本不可能使出全力。而且他這一劍,本來也就沒用全力。
認為對付劉元豐這麼個原先的傻小子,根本不值得他使出全力。這一劍,他只用了五成力,打折了半。
兩相對比,雖然劉元豐本身功力差於石振華,但單論他手指上凝聚的內力,卻是要反超過石振華劍上的內力的。
而且他看似只是抬手輕輕一招,就捏住了石振華的劍尖。但實際上,他手上卻是暗藏了十八種卸力化力的法門,輕輕一搭之際,內力變化運用,立即化卸掉了石振華劍上的力量,自然是看似輕巧地就將其劍給捏住不動。
其後石振華反應過來,再催運內力攻來之際時,劉元豐手上的內力心法又立即變化為了北冥神功的心法,將石振華從劍上傳遞過來的內力,盡數吞吸了過去。石振華使出多少,他便吞納多少。如此劍上上始終沒有石振華的內力能夠起作用,自然是怎麼用力都是無用功,奪不回劍去。
反而隨著劉元豐吞納的內力越多,立即反侵而入,讓石振華打算想要收手時,都已不及,只覺丹田內的內力,竟是不由地源源不斷被吸引了過去。似乎對方手指上有一個無形的有著巨大吸力的遊渦一樣,在不斷吞吸他的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