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之氣,而是內氣、真氣,是一種更強大的能量。
何為精,就是人體的精力,是從日常食物中所攝取吸收到的營養與精華,是維持人體消耗與延續生命的能量。所謂“人是鐵,飯是鋼”,不吃飯就會身體虛弱,渾身無力,最終體內的精被消耗盡而亡。
煉精化氣,就是把體內的精煉化為更高一層的能量,也即氣。這氣便是內氣,也可稱為內力。武者修煉,也是修煉內力,內力越強,功力越深厚,所能發揮的武功越厲害。
身體內的精則存在於人身所有的經脈中,由遍及全身的經脈,輸送到身體各處。練武所謂的打通經脈,就是煉化體內之精,煉精化氣的一個過程。每煉化一條經脈內的精,就能增加功力。所謂的打通,並不是單純字面意思的把經脈疏通。因為經脈原本就是通的,如果不通,體內的精如何流動輸送到身體各處。而體內精華的源頭,精元之海,便是連線所有經脈的丹田,也即臍下三寸的那個下丹田。
如何煉精化氣,這裡則又需要用到神,神是人的精神意念。道家學說中,常以神喻火,精則為水。煉精化氣,就是以火入水而煉,這個火便是神意所化之火。煉精化氣為何是“火”字旁的煉,而非另一個,便是指這了。
蟄龍法的收神下藏丹田,便是指煉法,以神入精元之海的丹田。
訣曰:“龍歸元海,陽潛於陰。”這兩句話也是這意思,這裡的龍是代指神,元海則自然是指丹田,丹田本就是精元之海。而陽潛於陰,也是同樣。神既為火,自然是陽,精屬水,自然是陰。所以龍歸元海,陽潛於陰,都是煉精化氣之法。
後面的“人曰蟄龍,我曰蟄心”,則是煉心之法,也是煉神之法。
修道講究『性』命雙修,『性』代表的是『性』靈、魂魄,命代表的是生命、體魄。換個通俗的現代說法的話,『性』就是指靈魂、精神,命則是指身體、肉身。所謂的『性』命雙修,就是指魂魄與肉身都要修煉,這才能最終得道。
雖然中關仙術修成,元神大成後,就能完全脫離肉身而存在,但在此之前,肉身都非常重要。因為這是靈魂寄託存身之所在,是最初修煉的基礎所在,沒有身體,根本就談不上能修煉。
就算佛家視肉身為臭皮囊,不太看重,但也沒誰敢輕易捨去。而且佛家修行,常有謂超脫彼岸,視修行為渡經苦海。所以有個很形象的說法,把靈魂比喻為修行者,身體就是船。只有船才能載著修行者渡過世間苦海,超脫圓覺彼岸。船身越堅固,越能走的遠,渡的過。若船不堅固,便渡不過。而船毀了,沒船可渡,修行也就毀了,最終還是要沉淪苦海,不得超脫。
佛道兩家在修行上雖有許多不同,但也有很多相通之處。在『性』命雙修這一點上,就是相同的,都認為肉身的強大與修煉也很重要,不能只修『性』,而不修命。
但雖然『性』命雙修這點沒錯,但道家許多流派中,對於先修『性』還是先修命,卻也各有不同的看法,爭論不一。有的認為應該先修『性』後修命,有的則認為應該先修命後修『性』,有的則認為應該齊頭並進,兩者兼修。陳摶老祖這一脈,便是最後這一種,認為應該兩者齊頭兼修。
而『性』命雙修,這也是修真與練武最初的區別所在。武者練武,最初只練身體,就只是修命。甚至不入先天,都很難接觸到靈魂層面。而修真者最初就瞭解所有,知道要『性』命雙修,也擁有能夠煉心煉神,修煉靈魂力量的方法。爭論的地方,不過是一個先後問題。
陳摶老祖的蟄龍法,便是『性』命雙修。龍歸元海,神魂潛藏丹田,既是在煉精化氣,也是在這過程中,同樣煉神。所以說“人曰蟄龍,我曰蟄心”。
煉神煉心,鍛鍊靈魂,所修煉出的力量,稱為靈力,意為靈魂的力量。靈力能隔空御物取物,還能直接攻擊人的精神與靈魂,有種種不可思議的妙用。
用個現代解釋的話,相當於是超能力中那種精神念力,能念力移物、控物,直接以無形的念力攻擊人。
只是,靈力雖強大,也有很多妙用,甚至很神奇,但修煉起來卻也非常艱難,對資質的要求也更加高。
這就是『性』命雙修的爭論所在,因為先修『性』很難,許多人甚至一輩子都難以入門,到頭來別說長生了,什麼都得不到。甚至修『性』消耗心神,反而會比別人短命。所以有諺曰“修『性』不修命,到頭一場空”。
而先修命,則更有普適『性』。等修煉到先天階段,自然就會接觸到靈魂層面,接著轉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