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雖與娘娘生分了,可娘娘卻時常惦記著她,但凡內務府送來什麼新鮮的瓜果,上好的綾羅總要叫我送去些兒給那小主。只不知為何那小主總是拒不肯收,我一趟趟地跑著也深覺無趣,只無法理解娘娘為何要如此巴巴兒地對人家好,人家明明不領情。就這樣又過了一年,新年的時候太子殿下帶著兩個年紀稍長的皇弟放炮仗玩耍,卻不慎將年幼的四殿下給驚著了,當天夜裡便高燒不斷,昏迷不醒。娘娘驚得不輕,徹夜未眠守在四殿下的床邊,怎麼也不肯離開半步。後來四殿下好了,娘娘卻病倒了……這一病來的不輕,娘娘足足臥榻一個多月才勉強康復了。其間宮裡凡是有點位份的主子都來探了,連太后都親自來了一趟,可那小主卻只吩咐手下的侍女送了份補品來,連個人影兒也沒有。我心中不忿,忍不住在娘娘面前抱怨了幾句,娘娘卻只說原是她有錯在先,是她對不起那小主,如今種種只當做是她的報應,不肯我再埋怨那小主半句。”
“娘娘的身體自那次大病後便落下了病根,所以後來淮陵王逼宮,先皇帶著宮眷北逃,娘娘受了顛簸之苦,又感染風寒,從此纏綿病榻,熬了多半年,終於撒手西去。”
“再後來的事情,公主也知道了。娘娘臨去前將我與四殿下都託付給了那小主,不,那時候那小主已經是與娘娘位份相當的頤妃娘娘了,並且早已遷出了昭陽宮,居拂香宮主位。”
我從不知姨母與靜妃娘娘之間竟有如斯過往淵源,此刻聽了品秋娓娓道來,一時只覺無比恍惚,難以置信。靜妃娘娘是江寧織造董其琛之女,比姨母早兩年進宮,聖寵甚隆,並於進宮次年得子,內務府記載為先皇第四子,賜名允禎。這樣一個歷盡繁華的女子,溫婉優柔的外表下究竟是怎樣的一副性子?如若品秋說的都是事實,她待姨母倒果真是情同姐妹,若不是她姨母也許不會有今日的身份地位,可姨母為何會對於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她冷絕至此?姨母的性格雖不好熱絡,可絕不是是非不分恩怨不明之人,這其間必然發生了什麼事情是品秋也不知道的。
我望著蔻兒,彷彿想從蔻兒眼中讀到些許資訊來證明品秋所說的是否全是事實。蔻兒輕輕點頭,沉聲道:“大抵便是如品秋所說,只不過,娘娘自有娘娘的無奈,有些事既然過去了,我想娘娘也是不願再被提起,何況娘娘總算是將四殿下撫養成人,為了四殿下幾乎與六殿下失和,也算是不辜負靜妃娘娘一番知遇之恩了。”
品秋嘆道:“娘娘去後,我便一直跟著頤妃娘娘,頤妃娘娘雖然平素嚴厲冷淡,治下嚴謹,可其實對待身邊人卻都是極好的,我只是總也想不明白,靜妃娘娘究竟做錯了什麼令她竟要對娘娘如此冷漠絕情,娘娘可是直到大去當日仍惦念著她,我在一旁看著,心中實在難過。”
我睨著蔻兒,只見她一臉欲言又止,悄悄側過臉去嘆了口氣,輕聲道:“你便是為著這個緣故一直對娘娘心存埋怨,所以才故意與董傢俬相授受?”
品秋一怔,但隨即搖頭道:“不,我並未與董傢俬相授受,我那日見了董家小姐只是因為四殿下的緣故。我方才說了,我問心無愧。”她抬起頭看了看蔻兒,又看看我,眼神清澈明朗,不見半絲狡詭心機。“不管是為了靜妃娘娘,還是為了太后娘娘,我都不會做出半點對不起她們的事情,太皇太后遺旨一說,絕非我所為。”
“遺旨?”我心頭一動,想起董致遠之前關於姨母私藏太后遺旨以讓允祺登基的說辭,忍不住問道:“太皇太后薨逝前果真留有遺旨?”
蔻兒猶豫了下,輕笑道:“遺旨一說,實是以訛傳訛。太皇太后雖是向來看重四殿下,可先皇崩逝前已然冊立六殿下為儲君,彼時太皇太后並未提出異議,又怎會在先皇崩逝後留下遺旨說六殿下不可立為儲君呢?何況緣由亦太過牽強,只憑一句因為六殿下出自宮外便不可立為新君,實在難以服眾。”
我嘆道:“太皇太后一向看重允禎,只是規矩後宮不得參政,事關儲君廢立,想來以太皇太后之德性操守必然不會插手。那麼這處心積慮製造假遺旨的人便必然與董家脫不了干係。”
“公主——”品秋黛眉緊蹙,開口喚了一聲,卻欲言又止。
我盈盈回望於她。“我信慎安王。以允禎的操守,不會行此下作之事。只是那董致遠為人急功近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允禎於他不過是枚奪權立勢的棋子,我現下只擔心他不會善罷甘休,如若他果真煽動漠國參與作反,表哥恐怕沒有勝算。”
蔻兒亦嘆道:“皇上畢竟年輕,有些事收放之間逼得太緊,不免令身邊的人心冷,只是蘇大人卻也由著他,太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