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這樣,你就能照顧我,照顧我一生一世。姐姐來找了我,她焦急地問,沫沫沫沫,你可曾見過小武?她昨天出了門,就不見了。
我說,我見過哥哥,他來過我這裡。
姐姐上前拉住我的手,那他去了哪兒?沫沫,你幹嗎緊抱著這個花盆?小武失蹤了。
我笑了,哥哥沒有失蹤,他還在我這裡,他說他不走了,再也不走了。
姐姐跺腳,哪兒有人?小武再哪兒?
我笑著說,他在花盆裡,他告訴我,等石南花開了,他就會變成一隻小小的花精,照顧我,給我唱歌,一生一世。
姐姐不怒反笑,小武怎麼會在一隻花盆裡,沫沫你……
她呆呆地看了我幾秒,又低下頭看了花盆幾秒,突然歇斯底里地尖叫起來。
我說,你不要吵著小武,我們都在等著石南花開,花開了,小武就又回來了,小武會回來,對我說,小寶貝,好好睡。輕聲說再見,你為什麼哭泣。
去睡覺吧,小寶貝。
………【第三十章 由農夫的珍珠聯想到】………
12年國家隊生涯,108場法國隊比賽,31球——這便是齊達內的一生。在2006年法國對義大利的比賽中,人人都以為齊祖會以最完美的方式來告別他完美的足球生涯。可在比賽的最後10分鐘裡,他卻惡意頂撞了義大利球員馬特拉奇。裁判員手中高舉的紅牌,標誌著齊達內足球生涯的終止,沒有人相信馳騁綠茵場的他,會以如此窩囊的方式告別。人們心目中完美的齊達內,就被這張恥辱的紅牌因為這最後的恥辱的紅牌打破了。人們只能看到齊達內走下樓梯的無奈的背影,也許他曾經離完美只有一步之遙,可他終究失敗了,無論人們如何嘆息、遺憾、捶胸頓足,他終究只是一個無法完美的人。
從古到今,人們追求完美的步伐就一直沒有間斷過。從歷代皇帝精心打造圓明園到為維納斯安上雙臂,人們不斷地挖掘缺陷,渴望有一天能夠塑造出完美,可效果卻不盡人意。圓明園因它囊括的珍寶而遭到帝國主義的覬覦最終只剩下幾根殘柱,安上手臂的維納斯如同畫蛇添足。於是人們開始明白,完美是一種境界,它只能允許人們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探索。若想得到一顆毫無瑕疵的珍珠,結果只能像那愚蠢的農夫一樣失去它的價值。
無法完美,無論人或事,都不能做到讓每一個人都滿意。就像“一千個讀者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缺陷與完美的定義很多時候是由人們的主觀意識決定的。
東漢末年的曹*從挾天子以令諸侯到統一北方,充分展示了他雄才大略、叱吒風雲的英雄氣質。陳壽曾評價曹*為“非常之人,超世之傑”。歷史的畫卷偏偏給他封上了一個“姦凶”的稱號。有人認為,“奸雄”是對曹*人格的否定與侮辱。對於遭到歷史指控的人,定不能稱得上完美二字。可也有人認為,曹*奸而不詐,一個奸字恰恰能體現他智慧所在,也是對他完美的一生讚揚與昇華。對於這兩種不同的聲音,我們如何來評判曹*的完美與否呢?站在分叉路口的人們疑惑了。原來完美並不那麼絕對,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一個閃亮的優點在另一人看來也許就成為了唾棄的缺點。換句話說,任何人都無法完美,因為對人的評價中包含了兩種對立的聲音。
這時候有人要提出異議了——周總理不就是一個完美的人嗎?其實事實並非如此,英國作家迪克。威爾遜在他寫著的《周恩來傳》中提到了一些周總理失節的地方。事實上,這不是對總理的詆譭,反而是最公正的評價。因為人應當承認自己的缺點,才能不斷的完善,即使是最偉大的人,也總有不光彩的一面。只是有些時候,這些偉人的功績蓋過了缺點,才產生了“完美”的“假象”。
世上並無完美的人,再純的金子也只能達到9999。可這並不代表人們失去了追求完美的權利。例如劉翔,許多人都以為他在取得與世界紀錄持平的成績後會驕傲自滿,可一個響亮的12秒88證實了那只是個無稽之談。劉翔並沒有滿足於昔日的輝煌,而是重新在新的上騰飛。這不能不說和他追求完美的性格有關係。
許多人都會看不起那些渴望完美,不斷追求完美的人,認為那只是在白費努力。可我覺得,只要清楚地認識到了無法完美的事實,在此基礎上能不斷完善自我追尋更高層次的人,就是了不起的,值得稱讚的人。人人都應當具有追求完美的決心,因為這是使一個人更加優秀的基礎,即使他無法完美。
世界上不可能存在完美,就像農夫手中的珍珠必定有一絲令人不悅的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