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祖母的樣子就是預著了這層。
皇帝今年已然五十有五,從來為龍之人都是命不長,老皇帝已經是夠長的了,十幾歲凳位,在位四十來年,如何坐穩的誰也不知曉,各種心酸也只有自個知道,但得虧了皇上,和一班忠臣,弘朝才能有這樣的日子。
一想起皇上就自然的想到當今皇后,前皇后是在生了當今太子後就去了,皇后的位置懸了幾年,當時的左家長女是仁貴妃。幾年之後,群臣上奏,後宮不可一日無首,何況還懸空了幾年。
仁貴妃當上了皇后,她平素樂善好施,為人孝義,賜名仁孝皇后。
太子從小常伴仁孝皇后身邊,如今二十有三。
這都是齊眉前世所知的資訊,今生她想自然也是如此。
齊眉也是請安的時候聽三嬸孃與祖母說才知曉,原來年初的時候幾個小混混在鋪子鬧事。一排鋪子都要被砸沒了,雖然小混混當場就被捉走受了應有的懲治,可鋪子損失不是一般的大。
差點就這樣沒了。若是鋪子沒了,銀子週轉是個問題,最關鍵還是抹了皇上的心意。
若是誰參父親一本,說不定能整出個什麼事,也難怪那陣子父親要請居家老爺過來。
聽說老皇帝還問起過這事。父親如實回答,老皇帝也沒再多問。
這幾個月的時間,鋪子倒是修整得七七八八,下月初就能重新開了。
這麼說著,三嬸孃和祖母都舒了口氣。
三嬸孃小聲嘀咕的時候,齊眉在一旁幫祖母按著肩膀。她雖然力氣小,但按摩的時候用心又使了全力,力道意外的拿捏得極好。
“媳婦想等三老爺回來了再命工人把鋪子好好修整一番。”三嬸孃用著商議的口氣。
祖母擺擺手。“都停了好幾月,再等叔全回來也不遲。”
三叔這一去就去了兩個多月,來回的路程遠。
這日捎了封信回來,卻直接轉去了祖父手裡,祖父在眾人向祖母請安的時候出來。平淡的說了件事。
季祖母身子不適,三叔想把她從祖宅那裡接回來。
正廳裡因為祖父說的話尤為的安靜。祖父的語氣並不是商議。
祖母頓了下,笑著道,“接回來便是,我也許久未見妹妹了,過年的時候她也總不過來,老爺這一提起倒是有些想念起來。叔全此舉也是有孝心,很好。”
祖母平日對三叔不曾上心,只因三叔並不是她所出。
三叔是庶子,是那個從未見過的季祖母所出,祖父的小妾,祖母難得提起幾次,提起她也總說是妹妹,態度倒也親切。
齊眉在一旁聽著祖父的話,心裡有些激動。
前世季祖母也是因病被三叔接回來,季祖母總待在祖母安排的小園子裡靜養,季祖母也是有哮喘症。
所以當年陶家人從祖宅過來京城的時候,季祖母被留下了,過年的時候姨奶奶被接回來過一次,要走的時候發現有了三叔,在府裡待了八九月生下了,祖父讓三叔留在京城,季祖母連照顧三叔的機會都沒有,當然憑她的身子也並沒有這個能力。
季祖母又回了祖宅,一守便又是二十多年,再次回來府裡,總算是徹底留了下來。
記得那時候齊眉好奇偷偷跑去園子瞧了季祖母一眼,季祖母雖是年紀大了,但面上的皺紋卻極少,三叔是男子卻能生得這般清秀也是有緣由的。
季祖母側身和丫鬟說話的時候,年邁的聲音裡還依稀能聽出年輕時的溫婉。
可那時候齊眉偷偷去看季祖母的事被祖母知道了,愈發的不歡喜她。
在改朝換代的前兩年,祖母也跟著祖父去了,季祖母成了家裡唯一的長輩,三叔早先謀了官職,一步步的往上爬,在祖母去了時候,三叔在府裡的地位愈發的重要起來。
隨著三叔歸期將近,府裡的人心思各異。
其餘的人如何想齊眉不知曉,但她是很雀躍的。
母親在她十歲那年就去了,之後她偷偷見季祖母,季祖母就跟母親一樣的待她。
不過心裡雀躍是一回事,如今的她不再是前世那個有一點兒溫暖就不顧一切緊抓著一頭栽進去的人了。
到三叔回來這日,齊眉去得比平時還要早,祖母見她來了,聲音有些沉悶,“平日裡你總是來得早,今兒你季祖母要回來,你來得更早,看來果然是一家人的。”
齊眉微微福身,“孫女只是想著祖母今日定多有勞累,要給祖母捏捏肩。”
決口未提季祖母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