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做的話還真是件麻煩事。
但這些對撒海德等人來說就是小事一件,再加上山谷外頭還有大批大批的游擊隊和難民在等著……於是還不到一星期就招進來四百多人。
“營長!”這時候撒海德就在問了:“人數夠不夠了?還要不要繼續招?”
“要!當然要!”我想也不想就回答道:“有多少就招多少,這個工作要一直繼續下去……不過要把文化程度提高一點……至少要初中以上的文化水平!”
“是!”撒海德很乾脆的應了聲……要完成這個任務並不困難,也就是備上幾份試卷,然後每天在固定的時間把卷子發下去讓前來報名的人做一下也就完了。
“營長……”等撒海德走了之後,趙敬平就在旁邊問道:“咱們要招有文化程度的戰士我能理解,但是這一直招下去……會不會太多了點?這樣下去咱們的後勤只怕滿足不了山谷的補給啊!”
“誒!”教導員替我回答道:“有文化程度的兵再多也不賺多……阿富汗人天生能吃苦,如果再有文化、有學習能力……這就了不得了!後勤方面的問題……因為之前修築了十幾條山路,所以壓力暫時還不大。而且我們還可以的再多修幾條路嘛!”
“可是……”趙敬平還是有些疑慮的說道:“咱們一個星期就招了四百多人……按這個速度發展下去不出幾個月我們的人口又要翻一番了!”
“沒有那麼多!”我說:“阿富汗的教育水平不高。有文化的人也不多……我們現在之所以會在一個星期內招到四百多個。那是因為有許多游擊隊和難民在山谷外頭等了很久,再往下人數慢慢就會少了!”
“哦!”趙敬平聞言不由點了點頭。
“再說了……”我繼續說道:“就算以後招進來的人越來越多超出了我們後勤補給的能力……我們也可以送一批人回巴基斯坦去訓練嘛!去巴基斯坦就不存在什麼後勤補給的問題了,那就是我們兵源的後備力量!”
“有道理!”這時趙敬平才徹底放下心來。
“而且我們招進來的這些人也遠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多!”我隨手把撒海德給我的統計資料遞給了趙敬平,說道:“你看看……這些有文化的人有許多都是上了歲數的,四百多人裡真正能上戰場的還不到三百人……”
“那營長還把他們召進來?”聞言趙敬平不由大惑不解:“這不是在增加我們後勤的負擔嗎?”
對於趙敬平的擔心我是理解的……上一場戰爭已經證明希傑奧山谷的防守是十分強悍的,就算之前我們領導的游擊隊大多數還是一群烏合之眾,但還是憑著地形的優勢打敗了實力和素質都數倍於我們的蘇軍。
所以……希傑奧山谷的弱點就在於後勤……本來這個也不需要擔心的,希傑奧山谷是個適合耕種的地方。五十幾公里長,平均兩公里寬……兩側山區裡共有十餘條小溪以及數不清的泉水彙整合山谷中的一條“生命之河”,河水兩側到處都是良田……可以說在這裡頭耕種的話自給自足完全不是問題。
但問題是……咱們敢耕種嗎?
小批次的種一些作物的話那還好……蘇軍根本就看不上那點作物,犯不著為了那點東西大動干戈。這要是大批的種上了……咱們辛辛苦苦的折騰個大半年,蘇軍只要從空中丟下幾十顆的航空燃燒彈就一把火全燒光了。
這就是讓我們尷尬的地方……放著有大批的良田而不法耕種,只能小批次十分零散的種……這僅僅只能滿足山谷內百姓的需求,部隊的補給比如糧食、彈藥之類的就完全依靠從巴基斯坦到希傑奧山谷的小路。
所以我們才不敢放手招兵……從這一方面來說,我們的問題跟蘇聯軍隊是一樣的,同樣都是被後勤問題限制住了部隊的規模。趙敬平是負責管後勤的……對這個問題自然是時時上心。
“老人也有老人的用處!”我說:“我的想法是這樣的……我們如果想要建立一支有文化、有素質的部隊,那麼不能僅僅只是從外部招進來一些有文化的游擊隊隊員或是難民就可以了!這樣做有幾個先天不足……
一是有文化的人不一定有軍事素質。阿富汗這個國家兩極分化十分嚴重……貧窮的人一點知識都沒有,一輩子都在為生活為填飽肚子打拼。而有文化的人呢?大多都是家庭條件相對富足的地主或地主、長老的後代……他們是在土地被蘇聯佔領了土地之後才無奈的成為難民的。從小養尊處優的生活使他們雖然有對抗蘇軍的理由和決心,但卻很難適應這種艱苦的生活……或者說能適應,但卻需要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