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5部分

:“還是營長想得周到。這往後做起買賣來就方便多了。”

這是很明顯的,我們現在這種貿易模式只能用“原始”來形容,比如這一次,萬一送的貨已經在路上而蘇聯方面又提出要求呢?那咱們就是返回也不是不返回也不是。但如果兩頭都建一個專門的辦事處,那邊談好了這邊再發貨,這一來出問題的可能性就大大減小了,效率也提高了。

至於這辦事處的費用嘛……咱們這四架飛機交易下來初步估計可以賺六億多呢,有錢自然好辦事。

然而對蘇聯方面的貿易我卻是不怎麼操心的,這一方面是因為我相信楊先進的能力。一方面也是因為我們這是搶了第一塊蛋糕早已賺得盆滿缽滿,就算以後賺不了錢了也很容易就抽身而退。最重要的。還是我清楚的知道一點……蘇聯只要沒有停止戰爭這種工業的窘境就無法扭轉,也就無法改變這種高價買入輕工業產品低價賣出重工業產品的形勢。

所以。我現在更操心的就是手裡頭六億多的資金如何回饋社會。

之前雖然跟幹部們商量過了,那就是在對蘇擴大貿易繼續賺錢的同時,也要利用蘇聯這個輕工業消費國擴大先進公司的經營範圍。

我的想法並不是自己建工廠生產東西,而是繼續當初先進批發公司建立時的初衷,也就是在廠家與賣家之間充當一箇中間人的關係……要知道這時我國實際上不缺工廠,甚至可以說只要我們有需求,工廠就會一家跟著一家的建起來。

這道理很簡單,比如先進公司在某地長期收購罐頭,一開始也許供不應求。但這世上沒人是傻瓜,手裡有點資金的人一看這罐頭廠這麼賺錢,沒說的,幹吧……於是沒過多久這罐頭廠就會像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了,甚至這還可以帶動當地的農業,比如我們需要水果罐頭,這就會直接刺激當地農民大量種植果樹。

也就是說,我們其實可以利用這一點以及手裡的資金對各地經濟實行一種調控。

當然,這種市場行為也有可能會導致虧損。比如一段時期內我們在某地購買水果罐頭,萬一蘇聯方面突然不需要了或是需求量少了,這就直接導致大量的工廠關門甚至果農虧損。但這些就不是我考慮也不是我能考慮的了……這就是市場。有賺錢的時候當然也會虧損的時候。

但就算是存在這樣的虧損整體還是向上發展的,我能考慮的就是這個整體。

然而這其中卻會有許多問題:就算我們先進公司準備好了。百姓準備好了嗎?

簡單的說,就是當我們分公司一家一家的辦起來的時候,對各地都有大量的商品需求的時候,必然會造成大量的工廠建設、工人就業甚至是農民種植等等就業問題。

而這時代由於我國長期以來執行計劃經濟,所以百姓絕大多數都是與就業形勢脫節的……工廠很有可能因為沒有技術而只是胡亂搭建起來的危房,工人進入工廠後卻不知道該怎麼使用機器,農民在種植水果的時候只是跟風胡亂栽種。

這所有的問題都會導致一方面是我們先進公司對商品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卻是工廠生產出來的產品不夠或者充斥著大量不合格產品。

很明顯。這就造成了兩頭都不滿意的現像……我們沒有購買進足夠多足夠好的商品無法完成蘇聯那邊的訂單,而工廠卻因為沒有得到更多的利潤而發展緩慢或者倒閉,表現在工人和農民身上的,就是他們付出了勞動和汗水但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甚至還有可能虧損。

當然,這個問題隨著時間往後推移自然而然的也會解決……咱們國家改革開放之初甚至到現代還有許多類似這樣的問題。

正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嘛,因為做這些可以賺錢,那麼因為人競爭和逐利的天性,時間一長自然而然的就會越做越好越做越強的。

問題就是我不希望這一幕再次重演,或者也可以說我希望這個轉變的過程能夠更快一些……這個過程是沒法跳過去的。畢竟百姓的素質不可能一步登天,今天什麼都不懂明天就什麼都會了。

我能做的,就是儘量讓這個過程更短一些、更緩和一些。毫無疑問。這可以讓許多投資者、工人、農民避免了流汗又流淚甚至想不開的情況,這同時對總體的經濟發展也是有利的。

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也不難,那就是建立起一些與之相配套的培訓學校,就像我們現代時社會上大量的職業學校一樣……這些學校可以很好的面對工廠裡所需要的工人甚至是農民進行培訓,這麼一來就可以使他們少走許多彎路,我國的經濟發展也會少走許多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