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刺檀石槐?”劉宏愣了一下,朝中眾臣同樣小聲議論起來。
“還以為是什麼高策,居然是派刺客。”
“這也算妙計嗎?且不說能否行刺,就算行刺成功,也不過除掉檀石槐一人,這又如何算得上重創鮮卑人?”
“果然是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啊!”
……
聽著眾臣的小聲議論,段增卻是不慌不忙的站在那裡,臉上依舊保持著從容鎮定。
劉宏問道:“段增,你說派刺客行刺檀石槐,這樣做就能重創鮮卑人嗎,理由何在?”
“陛下容稟,鮮卑族自古以來便處在分裂狀態,那時候他們對於我朝邊塞,或許偶爾有入侵之舉,但規模與次數都不大,直到檀石槐一統鮮卑後,其對我大漢的威脅才與日俱增。”
“不過,檀石槐一統鮮卑後,卻將鮮卑分為三部,右北平以東為東部,右北平到上谷為中部,上谷以西為西部。三部各置大人管理,直屬於檀石槐。”
“這種制度固然保證了鮮卑的統一,但其完全是建立在檀石槐個人威望上,若是檀石槐一死去,小子敢斷言,鮮卑三部必然會陷入分裂。到時候三部頭領自相攻殺,又如何能威脅到我大漢?”
段增從容將自己的打算和盤托出,劉宏及朝中眾臣聽了後頓時眼神一亮,議郎盧植更是激動不已的道:“好,果然是不需一兵一卒就能重創鮮卑人的計策,陛下,臣以為此策可行!”
馬日磾也站出來道:“臣附議,派出大軍出塞征討,不僅勞師動眾,而且頗具風險;而段增之策,實行起來只需派出一刺客就足以,不僅花費甚微,且即便失敗也不過損失一刺客。”
太尉劉寬,司徒楊賜等人,都紛紛站出來道:“臣等附議!”
這些人原本就反對出兵,只不過他們沒法說服天子而已;而如今段增提出的辦法卻比出兵塞北要容易許多,這些人自然是極力贊同。
其實,段增的辦法嚴格來說並不是他自己想到的,而是歷史上就有人這麼做過。
歷史上的鮮卑人在檀石槐死後,其子和連繼承鮮卑首領之位,但此人不僅才幹和能力不如他的父親,而且貪財好『色』,後來在進攻北地郡時,被北地守軍『射』死。
至此之後鮮卑人徹底分裂為三部,相互之間進行征戰,所以當漢末天下大『亂』時,鮮卑人同樣陷入內『亂』,這才沒有威脅到中原。
而等到幾十年後的三國鼎立時代,鮮卑中部首領軻比能頗具才幹,他再次將分裂的鮮卑族統一起來,建立起強大的鮮卑族政權,嚴重威脅到魏國北方邊境。
在這種情形下,深感威脅的魏國幽州刺史王雄派刺客韓龍將其刺殺,其政權立刻崩潰,鮮卑族再次陷入混戰之中,對中原的威脅自然就被解除。
可以說鮮卑族作為繼匈奴之後的另一個強大遊牧民族,在漢末三國時代一直沒有成為中原的重要威脅,主要就在於其一直處在分裂狀態。
如今東漢朝廷面臨的局勢,與後世魏國所處的局勢極為相似,都是有雄主統一鮮卑各部,威脅到中原,所以只需要照方抓『藥』就行。
一旦檀石槐被刺殺,鮮卑陷入混戰,又如何能威脅到中原?
可惜計策再怎麼好,也保不住會有人站出來反對。
永樂少府王萌此時便站出來大聲道:“陛下,臣以為派遣刺客不妥,檀石槐身為鮮卑首領,必然防護嚴密,如何能輕易被刺客刺殺?若是刺殺失敗,鮮卑人勢必大舉報復,到時候又該如何抵擋?”
段增聽了頓時笑道:“這位大人所言令小子極為困『惑』,若是刺殺失敗,鮮卑人大舉報復,到時候我軍乃是防守,而敵軍則是進攻一方;在這種情況下,閣下尚且擔心無法抵擋,那我軍若是主動進攻,豈不是更加危險?”
“這……”王萌頓時啞口無言,不知道該如何反駁。
蔡邕笑言道:“不錯,若是連鮮卑人的報復都擔心無法抵擋,那還談什麼主動討伐?王大人之言未免缺乏深思。”其他大臣也都紛紛點頭。
段增接著道:“至於說刺殺能否成功,正所謂事在人為,若是不做,怎能知道成不了。且檀石槐雖是鮮卑首領,但鮮卑人愚昧落後,其所謂首領,也不過與普通酋長相識,防衛並不嚴密,派出刺客是有機會將其刺殺的。”
這時,王甫的另一名養子王處站出來道:“陛下,我大漢朝聲威赫赫,威加海內,四方蠻夷無不臣服;如今鮮卑人屢屢挑釁陛下威嚴,必須以堂堂正正之軍將其擊敗才行,派遣刺客,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