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十三章 荀彧與荀攸

相比於年少成名的荀彧,荀攸如今的名氣要小一些,但也同樣負有盛名。

他十三歲的時候,祖父荀曇去世,荀曇生前的一個名為張權的屬吏,主動找來要求為荀曇守墓。

荀攸便對掌管族中事物的叔父荀衢說:“張權此人神『色』反常,我猜他肯定是做了什麼『奸』猾的事情!”

荀衢於是連夜對張權進行盤問,果然發現此人乃是殺了人,逃亡在外,想借守墓來隱藏自身,好在荀攸明察秋毫,這才發現其企圖。

自此之後,人們開始對荀攸另眼相待,而他的名聲也逐漸傳揚開來。

“段家公子?你說的是那位獻計行刺檀石槐的段家公子嗎?若是此人的話,倒是要去見上一見。”

對於何顒,荀攸與其見過多次,所以並不感到有多興奮,但對於段增,他卻是十分的好奇。

“不錯,就是此人,年紀雖小,卻身負奇謀,他那行刺之計,看似簡單,卻有奇效,若是能成,鮮卑人必然陷入分裂,對我大漢朝的威脅也將大為降低。”

“而且最近十多天他還不辭辛苦的遊說各家,讓他們捐糧賑災,可見此人心中懷有仁德,是個值得交往之人。”荀彧笑著點頭道。

不管是荀攸還是荀彧,他們都對段增抱有好感,同時也對他非常好奇。

作為出身涼州的“邊鄙之人”,許多關東的世家大族原本是看不上段增的。

不過經過這兩年的苦心經營後,如今段增已經有了很大的名氣,而且在士人中的名聲極好,所以像荀攸、荀彧等這些在後世都身負盛名計程車人也都願意與其來往。

可以說如今的段增已經完全融入士人之中,得到了廣大士人的認可,沒有人再因為他的出身而輕視他,而這也是段增這兩年苦心經營的成果所在。

段增深知如今這個時代要想得天下,就必須先得民心;而所謂的民心,其實主要就是士人之心;換言之,要想得天下,首先就要有士人效忠才有可能。

如今段增有了士人的認可,將來若是自立一方,要想得到士人的效忠就會容易許多,從而不必像董卓、李傕、郭祀、馬騰、韓遂、馬超等西涼軍閥那樣,空有強大的武力,卻因為無士人為其治理地方,結果導致最終被消滅。

……

“伯求先生,你之前與荀彧、荀攸叔侄有過往來,不知先生對這兩人有何看法?”

潁陰縣城內的一家客棧裡,段增此時正在與何顒討論著荀彧、荀攸叔侄。

雖說歷史上早已經對這兩人的成就有了定論,但段增還是對他們極為好奇;而何顒以前與這兩人有過來往,所以段增想先透過何顒瞭解一下。

“荀彧此子,年齡雖小,卻心懷天下,腹有良謀,堪稱王佐之才!”何顒的評價極為簡短,卻讓段增眼神一亮。

“王佐之才,這評價真是貼切啊,看來眼前這位伯求先生看人的本事很高啊。”段增心中想著。

他接著問道:“那麼荀攸荀公達呢?”

何顒沉『吟』片刻,這才答道:“公達麼,此人可稱為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段增更加感到驚訝。

歷史上曹『操』對荀攸的評價是,“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雖顏子、寧武不能過也”;這與何顒“大智若愚”的評價基本是相同的。

段增記得這個時代有個叫許劭的名士,看人極準,是當世著名的人物評論家,比如對曹『操』那句“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語,就聞名後世。

不過他沒想到眼前這個何顒看人居然也這麼準,這不由得引起了他的好奇之心。

正當段增準備再問問何顒對其他人的評價時,曹安走進來道:“公子,伯求先生,外面有兩人前來拜訪,自稱荀彧與荀攸。”

“是他們?”段增眼神一亮,頓時有些興奮起來。

他本想主動去荀家拜訪這兩人,沒想到他們卻自己上門來了。

段增連忙起身出去相迎,便是何顒也笑著起身道:“荀彧、荀攸二人來訪,可不能失了禮數。”

二人來到外面,當先便見到一面帶英氣、氣度不凡的少年,旁邊站著一個面『色』從容,氣質內斂的青年人,正是荀彧、荀攸叔侄。

段增連忙上前見禮,何顒也熱情的與二人打招呼。

等將二人迎近客棧後,段增苦笑道:“增早就從元常那裡聽說了二位的賢名,原本還打算下午登門拜訪,不想二位卻主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