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六年,夏,四月,大旱,七州發生蝗災,各地百姓流連失所。
與此同時,塞北的鮮卑人在這一年裡入侵的勢頭也遠超往年,給邊地百姓帶來極大危害。
為此,在擊退鮮卑人後,護烏桓校尉夏育,也就是段增的那位姐夫上書朝廷說:“鮮卑寇邊,自春以來已有三十餘次,百姓苦不堪言;懇請徵發幽州諸郡之兵出塞擊之,只需一冬、二春的時間,必能將其消滅。”
奏疏上後,立即在朝中引發討論,諸多大臣中反對者眾多,支持者同樣眾多,一時間朝議紛紛,莫衷一是。
……
這天,段府之中,段增正在與眾少年一同訓練『射』箭。
經過這段時間的訓練,他已經基本掌握了騎馬的本領,縱馬飛奔已經不在話下;與此同時,他的箭術水平也在飛速進步著,但距離段鵬的要求卻還有些差距。
按照段鵬給他定下的要求,他必須能在八十步外準確命中草人,這才勉強能算合格;若要讓他完全滿意的話,那要求將會更高。
但現在段增卻只能保證在四十步外『射』中目標,到了六十步外就只能靠運氣了,至於八十步外,那更是一點可能的沒有,而這還是他這一年來苦練才有的成果。
當然,段增也知道箭術原本就是需要透過長期的苦練才能取得進步,想不經過苦練就有過人的箭術,那僅僅只是妄想罷了。
所以如今他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每天都必須『射』兩百箭。
這個目標看起來不高,但實際上每一次拉弓搭箭都需要消耗不少體力。
如今的段增雖然因為長期堅持練習擬熊拳的緣故,力量要比同齡人大很多,不過要完成兩百支箭的任務依舊是個巨大的挑戰,幾乎每一天完成後都會累得手臂乏力。
為此,他不得不將兩百支箭的任務分開,上午和下午分別完成一半,以讓手臂得到充分休息。
或許是看到段增如此努力的緣故,其他少年們更是不敢有一點偷懶,他們每天也像段增一樣給自己定下目標,每天都會堅持完成。
不過每天參加訓練的眾少年之中,除了顧景和原本的那九個少年外,如今又多了一個,正是段增的侄兒段鉉。
這孩子年齡比段增小兩歲,不過身材卻比段增還要高大,而且不知是天生神力還是其他緣故,總之他的力氣居然比段增要大很多。
而更讓段增驚訝的是,段鉉在練武上極有天賦,在來到段府後的這半年裡,他每天都跟著段增一同訓練,但取得的進步卻讓所有人都感到驚訝。
段鵬更是稱讚說,他若是能繼續堅持下去,將來或許能成為一員沙場猛將。
這樣的訊息對段增來說自然是個意外之喜。
此時,在堅持『射』完今天的兩百箭任務後,剛剛回自己院子洗了個澡,就見顧嵐匆匆走來報說:“小公子,伯喈先生派人來召公子前去。”
“老師找我?”段增有些驚訝。
他基本上每天都會去蔡府,不過蔡邕主動召他前去的次數卻很少,不知這一次卻是出了什麼事情。
不及多想,段增連忙換了一身衣服就匆匆出門了。
……
剛來到蔡邕府上,就見到蔡邕一臉焦急的詢問道:“增兒,你那姐夫給朝廷上書一事你可聽說了?”
段增聽得莫名其妙,連忙道:“老師,到底發生什麼事了?我姐夫又給朝廷上了什麼奏疏?”
蔡邕苦笑一聲道:“看來你也不清楚,也罷,老夫就先來給你講述一下吧。”
他沉『吟』了一下,首先問道:“關於塞北的鮮卑人,增兒瞭解多少?”
“鮮卑人?弟子聽說他們乃是東胡的後人。秦漢之際,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打敗,分為兩部,分別退保烏桓山和鮮卑山,於是以山名作為族名,形成如今的烏桓族和鮮卑族。”段增想了想後答道。
“不錯,”蔡邕點了點頭,示意他接著說下去。
“這兩族形成後,均受到匈奴人的奴役,不過後來隨著匈奴被我大漢打壓下去,尤其是匈奴分裂為南匈奴和北匈奴後,鮮卑人逐漸擺脫了匈奴人的奴役。”
“後來我朝大軍與南匈奴聯手擊敗了北匈奴,迫使北匈奴遠遁,而鮮卑人則趁機佔領塞北草原,從而開始興盛起來。不過那時候的鮮卑人還只是分散的部族,對我大漢的威脅並不大。”
“這種狀況直到檀石槐被推選為鮮卑部落首領後才發生改變,那檀石槐有勇有謀,野心勃勃,他在彈汗山建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