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認得出來,只有少數生僻字眼不認識。
放下這本竹簡後,段增無奈的搖了搖頭:“不是說漢朝都流行隸書嗎?怎麼這部論語卻是用小篆抄寫的。”
看書又看不懂,辦案子現在又沒線索,段增一時間沒事可做,於是準備練一練書法,將來總有用得著的時候。
想到就做,段增招來一個下人詢問道:“府中可有紙張?嗯,就是經過蔡倫改進後的紙,用來書寫用的?”他擔心對方聽不懂,還多解釋了幾句。
那下人聽了頓時答道:“有,府中準備得很多,老爺他經常用到呢。”
聽說府中有紙張,段增連忙讓下人去找來一些,又尋來筆墨,這才將下人打發走。
“嗯,練書法是有必要的,不過到底應該練哪種字型,這個得好好想想。”
此時代乃是書法草創時期,主要的書法一類是隸書,另一類則是草書;不過總的來說,漢末、三國時期又是書法發生變革的重要時期,誕生了一大批著名的書法家。
比較有名的包括號稱楷書鼻祖的鐘繇,著名的書法家韋誕、張芝、邯鄲淳等等,都是這個時代的人物;當然,這些有名的書法家在現在還都是小年輕,並不出名。
不過現在就有一位著名的書法家正當其時,這就是創造了飛白體的蔡邕。
“聽說蔡邕乃是看到有匠人用掃帚醮石灰漿在牆壁上寫字,從而受到啟發創造的飛白體。不知道現在他是不是已經創造出來了?若是還沒有,或許我可以去提前創造?”
段增心中生出一種想法,但隨即就打消了這種不切實際的念頭。
“唉,還是老老實實練我的字吧。”
前世的他練習書法也有好些年時間,初期練楷書,主要是褚遂良的字帖,等有了一些基礎後轉而開始練習行書,主要臨摹的是王羲之的帖子。
此時有了紙張和筆墨後,他便開始回憶前世所臨摹的書法,在紙上一筆一劃的寫了起來。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
他寫的當然是那篇著名的《蘭亭集序》,沒辦法,誰讓它最出名呢?
不過才寫了幾個字後,段增便停了下來,眉頭緊皺。
“該死的,還是年紀太小了,手腕沒力氣,這寫的都是什麼鬼東西啊?”
很不滿意的看著眼前幾個字,隨即段增又突然想起來:“對了,現在王羲之都還沒出生呢,《蘭亭集序》更是還有一百多年才會出現,現在就臨摹這字帖,若是傳出去豈不是惹麻煩?”
其他人只要一問起“永和九年”是哪一年,段增就要傻眼了。
所以他當即將這幾個字給撕了,然後苦思起來:“《蘭亭集序》是不能寫了,那麼該寫什麼書呢?”
段增並不打算做個文抄公,畢竟年齡擺在這裡,而且『亂』世即將到來,他也不希望自己給他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個單純的文人。
所以想了想後,他覺得還是直接寫《論語》中的語句就行。
後世的他畢竟有足夠基礎,即便沒有臨摹帖子,但寫起來也是有模有樣;等寫了一大段後,他逐漸找回一些感覺,寫出來的字總算有了些樣子。
接下來的時間裡,除了中午去後宅蘇夫人那裡吃飯外,其他時間段增都留在房裡練字,到吃晚飯時才停下。
最近一段時間段熲似乎都很忙,平時也不知道是在幹什麼,總之經常都不在府上,今晚也是一樣。
所以晚上吃飯的時候,就只有蘇夫人、段坤和段增三個人坐在一起。
雖然只有三個人吃飯,但吃的菜卻很豐盛,有葷有素。
葷菜裡面主要是魚和鴨,沒有後世常見的豬肉。
這個時代的人都覺得豬肉又醜又髒,只有最底層的人才會吃,像段家這種官宦人家是不可能去吃的。
除了魚和鴨外,素菜裡段增只認出來黃瓜這一種,其他的就認不出來。
可惜這個時代的烹調技術還是比不上後世,不管什麼菜基本上都是煮;魚和鴨是煮的,其他素菜同樣是煮的,而且還是大雜燴。
再加上此時各種香料也不齊全,比如辣椒在這個時代就沒有,而胡椒更是名貴之物,便是段家平常也很少吃,只有重大宴席上才會用。
所以菜的樣式雖多,但味道卻遠遠比不上後世段增日常所吃的東西。
再加上這個時代的主食乃是粟米,與後世的米飯不大一樣,段增也有些吃不慣,所以胃口不是很好。
匆匆吃了點東西后,段增和蘇夫人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