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八十一章 衛覬的謀劃

就算晉軍選擇大舉南下,這也不妨礙楊渥稱帝;而各地民心尚未徹底歸附的問題就更不是問題了,稱帝之後繼承正統名份,這反而更能收攏民心。

至於楊渥所說的還有許多稱帝的準備沒有做好,這一點同樣也不是最關鍵的。

就算楊渥打算此時就登基稱帝,那些禮制等方面的事情也可以加緊準備。

但楊渥提到的最後一點卻是不得不深思的問題,那就是正統名份從何處而來的問題。

後梁雖然不得晉國、吳國、岐國、蜀國的承認,但朱溫當面畢竟是從唐朝那裡“禪讓”過來的,這正統名份還是立得住的,再加上那時候梁國的實力是天下最強的,又佔據了中原地區,所以一般都將後梁當做這一時期的正統王朝,各偏遠地區的藩鎮都向後梁表示臣服。

而吳國呢?吳國雖然尊奉大唐為正統,但問題是大唐已經在事實上滅亡了十多年,天下並沒有一個大唐皇帝在哪裡,就連一個傀儡的大唐皇帝都沒有。

各方藩鎮為了自己的利益和野心,相互之間極有默契的都沒有去尋找唐朝宗室立為皇帝,以至於這十多年時間裡大唐雖然名義上被尊奉為正統,但實際上根本沒什麼存在感。

如今吳國雖然滅了後梁,為大唐報了仇,又佔據了中原地區,要說順勢稱帝倒也說得過去,但要想從大唐那裡獲得正統名份就有些麻煩了,總不能現在臨時去立一個傀儡皇帝吧?那樣的話傀儡皇帝總要立個一兩年才好行“禪讓”,不僅時間較慢,而且有畫蛇添足之嫌。

但不立傀儡皇帝的話,就得從別的地方想辦法得到正統名義,這就需要眾臣開動腦筋了。

見眾臣都在沉思,楊渥開口道:“好了,稱帝的事情諸位現在就不要多想了,還是先把禁軍擴軍和建立屯田軍的事情做好吧。”

“是,臣等明白。”眾將連忙應承。

……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各軍都督們都在忙著擴編禁軍的事,與此同時,西征的柴再用大軍不斷有好訊息傳來。

正如之前預料的那樣,關中各地的兵力早就被朱友貞抽調得差不多了,這些地區對於是不是要投降吳國存在廣泛爭議。

一來吳國的政策向來對地方勢力打壓甚嚴,這讓那些習慣了梁國體制的地方官員們感到擔憂;二來關中畢竟距離中原較遠,距離晉國、岐國的地盤較近,這些地區的勢力自然有投降晉國或者投降岐國的想法。

不過這些反對投降吳國的勢力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卻是半點用處都沒有。

岐王目前正擔憂吳國的強大實力,自然不敢出兵與吳軍對抗,而晉國暫時也無意在關中與吳國交戰,所以當柴再用率領的吳軍西征後,各地勢力在得不到援軍的情況下頓時望風而降。

二月底,陝州、虢州投降;三月初,潼關兵不血刃落入吳國手中,華州、同州兩地也在兩天後向吳軍投降;三月中旬吳軍攻佔長安;接著,慶州、延州等地也在不久之後向吳國投降。

到三月底的時候,整個關中完全落入吳國之手。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而在三月中旬,當攻佔長安的訊息傳到洛陽時,楊渥正在洛陽郊外考察,陪在他身邊的除了嚴可求、郭崇韜、周本等人外,還有岐王的使者李從巖,不顧年邁、剛從南方親自趕來朝見的馬殷,不久前投降吳國的高季昌,以及定難節度使李仁福和朔方節度使韓洙等派來的使者等。

這些天各軍按照禁軍的標準對效義軍和降兵進行挑選,最後發現符合標準計程車兵比之前預料的還要少一些,根本湊不齊六萬人,只有五萬多一點。

所以楊渥乾脆下令在中原各州的廂軍裡面也進行一番挑選,將精壯計程車兵挑出來,併入禁軍之中,最終才解決了此問題。

至於剩下的降兵等則被編為屯田軍開赴剛剛平定下來的關中進行屯田。

此時楊渥帶著一群人正在視察的物件乃是洛陽城外的普通農戶。

在這個時代,雖然楊渥對“農為本、商為末”的提法向來持反對態度,但他不得不承認,在這個生產力不發達的時代,只有穩定的農業才能讓國家保持安穩;若是農業生產出了問題,那麼國家的秩序就可能受到威脅。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時代的農業就是本,商業的重要性相對要弱一些。

中原地區作為整個中國最早開發的地區,其農業生產水平當然是沒得說的。

不過樑國久經戰亂,精壯男子大量被編入軍隊,再加上為了供應前方軍隊,梁國百姓承受的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