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當年高邑一戰,先帝命王彥章領兵,結果被晉軍大敗,折損精銳數萬人,自那以後先帝就不再以其為統帥,這是為何?因為先帝深知此人可以為將,卻無為帥之能。陛下若是以其為統帥,大軍必敗啊!”張漢傑急急忙忙勸阻道。
趙巖更是冷聲道:“陛下,臣聽說王彥章對陛下這些年不以他為主帥深感怨恨,常說陛下昏聵,不能識人,這才導致近些年接連兵敗。陛下,如此狂妄之徒,怎能讓他手握重兵?”
兩人心中焦急,頓時以各種讒言試圖阻止朱友貞。
被他們這麼一說,朱友貞也變得有些遲疑起來:“這王彥章當真這麼說過嗎?”
“是啊,陛下。不僅如此,那王彥章還聲稱若是他為主將,必帶兵進京來清君側!”張漢傑連忙答道。
朱友貞頓時臉『色』不悅,道:“清君側?王彥章這是把朕當做昏君嗎?”
下方李振、敬翔二人見了頓時焦急起來,現在這可真是到了危機時刻,若是真讓張漢傑二人得逞,讓段凝去統領大軍救援宋州,那麼梁軍最後的精銳就完了。
敬翔到了此時顧不得其他,他站出來大聲喝道:“陛下,請聽我一言!”
朱友貞愣了一下,轉身向敬翔看去,只見這位老臣此時神『色』極為嚴肅的站在眾臣最前方道:“當年先帝奪取天下的時候,從來都不認為我敬翔沒有才能,不管大小事情都讓老臣參與謀劃。如今國勢危急,而陛下卻始終忽視老臣之言,老臣已經沒有什麼用了,不如去死。”
說完,敬翔轉身就向大殿的柱子碰去,想要撞死在庭柱之上;幸好一旁李振眼疾手快,將他拉住,這才沒有出現血濺五步的事情來。
但朝中上下眾臣還是被他的舉動給嚇了一大跳,便是張漢傑和趙巖二人的氣勢也被壓了下去,只好縮在一旁不言不語。
朱友貞連忙勸道:“敬先生乃是先帝舊臣,功勳卓著,朕豈敢不聽先生之言。先生有什麼想法不妨直言。”
不管怎麼說,朱友貞對敬翔這個朱溫時代的老臣還是非常敬重的,平時就算不聽從他的意見,但也不敢對他有絲毫怠慢;如今敬翔都以死相諫了,朱友貞自然不敢再忽視其意見。
敬翔這才大聲說道:“如今局勢十分緊急,段凝此人無統兵之能,若是陛下用他為將,大軍必敗!唯有用王彥章為大將,才能挽救朝廷的危亡。”
“敬先生所言甚是,朕用王彥章為主將就是。”朱友貞只好點頭答應下來,並且當場下令,以王彥章為南面招討使,霍彥威為招討副使,統領五萬大軍南下救援宋州。
至此,爭論了兩三天之久的朝議終於有了一個結果,老臣敬翔在關鍵時候站出來,以死相諫,最終迫使朱友貞以王彥章為統帥。
退朝之後,走出大殿的時候,李振暗自豎起了大拇指道:“關鍵時候還是敬先生力挽狂瀾,在下自愧不如啊。”
敬翔卻是擔憂道:“局勢只怕沒有你想的那麼好了,陛下雖然答應了以王彥章為統帥,但他心中更傾向於段凝,如今不過是勉強答應下來,日後若是局勢有變,陛下必然會以段凝代替王彥章,到時候大事休矣。”說到這,他不由得搖了搖頭。
他知道,自從楊師厚死後,這幾年來朱友貞對那些功勳老將們心中多有忌憚,在任用那些將領時往往都在想著如何防備他們。
所以不管是劉鄩、賀瑰、霍彥威、寇彥卿、牛存節,他們雖然先後擔任過北面招討使,但只要戰局有所不順,朱友貞就會下旨將其罷免,換上新統帥。
如今雖然勉強任命王彥章為統帥,但敬翔很是懷疑,朱友貞的信任到底能持續多久,別戰局稍微有些不順利就將其免職了。
而在另一旁,張漢傑和趙巖二人在退朝之後也在小聲商議著。
“不必擔心,那王彥章雖然當上了招討使,但吳軍不是那麼好對付的,只要他出點差錯,到時候咱們自然有辦法對付他。”
“不錯,以前他是招討副使,即便戰事不利,責任都被推脫在主將身上;如今他成了招討使,只要戰事有所不順,他身為主將就更加難以逃脫干係了。”
說到這,兩人心中反而變得輕鬆起來。
……
八月底,梁國朝廷下令,從黃河沿線抽調四萬梁軍,再加上洛陽一萬軍隊,一共五萬人南下寧陵,匯合那裡的一萬多梁軍,由王彥章統領,負責解圍宋州。
訊息傳來時,寧陵城中的王彥章不由得大喜道:“陛下向來使用庸人為將,這一次總算是用對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