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關一戰,漢軍大獲全勝,擊潰了盜匪的主力,並且奪取了盜匪的糧草輜重,絕大部分盜匪在走投無路之下,只好選擇投降,只有徐六、秦安等少數盜匪躲進深山老林中繼續頑抗。
不過這些盜匪首領也元氣大傷,實力遠不如從前。
段增在取得這一戰的勝利後,命人將俘虜的盜匪押送到狄道,交由太守李參來處置;同時,段增又命令楊洪率領兩千軍隊留下來,繼續負責清剿殘餘盜匪。
按照張溫交給他的任務,他不僅要剿除河關、枹罕群盜,還要協助周慎進攻金城郡;如今才二十多天時間,他就提前將河關、枹罕群盜基本清剿完。
接下來,休整了兩天後,段增便率領其他軍隊,繼續向北面的金城郡進發,很快便進入金城郡境內,一路上並未遭遇叛軍。
不過,他並沒有選擇長驅直入,反而在進入金城郡境內後不久便停了下來,安下營壘。
因為此時周慎那邊傳過來的訊息,卻已經讓他感到了嚴重的威脅,自己若是繼續深入的話,很可能遭遇危險!
……
勇士城位於漢陽郡的西北角,距離金城郡的榆中縣只有三十里的距離。
這兩座城池都位於黃河南岸,距離後世的蘭州比較近,僅僅只有幾十裡的路程,距離漢軍出發時的位置美陽,卻有足足上千里路程。
深入到這麼偏遠的地方來與叛軍交戰,對於漢軍來說最為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保障後勤供應的問題,若是糧道出了問題,整個大軍都會遭到危險。
此時,勇士城外,漢軍的軍營連綿數里。
中軍大帳內,身為領兵主將的周慎,卻與參軍孫堅起了衝突。
這兩人起衝突的原因很簡單,周慎認為叛軍主力目前都在榆中縣,所以應該立即率軍將其圍困起來,只要攻破榆中縣城,就能消滅叛軍的主力,接下來的戰事就會輕鬆許多。
但孫堅卻認為,榆中城雖小,卻很堅固,若是強攻的話很難將其攻破,不過榆中城的問題就在於城中糧草不足,需要從後方運送糧草。
所以孫堅建議,由周慎率領主力圍攻榆中城,而他則率領一萬軍隊繞道榆中城後方,斷掉叛軍的糧道。
叛軍糧道遭到威脅,必然不敢久戰,榆中城就可不戰而得。
而叛軍失去榆中城後,接下來只能退到金城郡內部去,而漢軍則可以集中兵力,尤其是與段增的軍隊匯合後,再聯手進攻,必然能取得勝利。
兩人爭執不休,自然就產生了分歧。
“孫參軍,咱們抓獲的叛軍信使表明,叛軍城中缺少糧食,需要向金城那邊催討。咱們只要集中兵力全力攻城,消耗敵軍的兵力,打擊敵軍計程車氣,必定能迫使敵軍像以前那樣撤退。”
“孫參軍卻建議在這個時候分兵去斷敵軍糧道,本將以為這完全是在浪費時間。”說話之人大約五十來歲,身材高大而瘦弱,一雙眼睛遊移不定,額頭上佈滿了皺紋,正是『蕩』寇將軍周慎。
在他對面,孫堅臉『色』肅然,顯然對周慎的意見不怎麼看好。
“周將軍,之前叛軍面對咱們的進攻,的確是在步步後退,但這並不意味咱們就佔據絕對優勢;強攻榆中城,必然會導致巨大傷亡,且最終會耽擱時間;而若是分兵斷敵人糧道的話,看似耽擱時間,但實際上卻能節省時間,並且減少傷亡。”
“此外,即便將軍不贊同分兵也無妨,段校尉那邊傳來訊息說,他有足夠把握在十天之內消滅河關、枹罕的群盜,然後便可以北上支援咱們。將軍何必這麼急著強攻呢?”孫堅沉聲勸說道。
周慎聞言搖頭道:“段校尉?他說自己能在十天內消滅群盜,你就信了嗎?這打仗的事情,怎麼能將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
“周將軍,段校尉此人雖然年輕,但頗有謀略,此人既然敢說自己能在十天內消滅群盜,肯定是有足夠把握的。”孫堅沉聲道。
“把握?軍中哪裡有十足把握的事?而且,段校尉即便擊敗了群盜,也未必能徹底將群盜消滅乾淨,必然會花費一些時間來剿滅殘餘盜匪,等他率部來支援又會等到何時?孫參軍可別忘了,咱們糧草供應不足,必須在兩個月內解決叛軍!”
說到這裡,周慎沉聲道:“好了,你無需多言,本將自由決斷!”
“周將軍!”孫堅還要再勸,周慎卻冷聲道:“孫參軍,這裡是軍營,本將的話你難道沒聽見嗎?”
孫堅默然,不敢再說。
軍營之中,一切以上司的命令為主,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