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荀攸相見後,寒暄了一陣,衛寧便起身告辭,說是要去拜訪伯喈先生,實則他也看出來了段增三人肯定有要事商量,所以主動請辭。
段增等人也沒有多挽留,等衛寧離開後,段增三人來到書房中。
因為要保密的緣故,所以之前在給荀攸和衛覬他們的信中,段增並沒有提及自己的用兵方略,如今既然都碰面了,自然要將自己的全部打算都講述出來。
“叔益此計頗有可行之處,若是運用得當,必能一舉破敵。只是這出戰的時機一定要把握好。”聽完段增的講述後,荀攸當先說道。
他的觀點和賈詡差不多,也是覺得離間計可行,足以令韓遂四人反目,但要把握住戰機卻有難度。
“不知陛下對此有何安排?他打算調撥多少軍隊給你?”
段增沉聲道:“目前定下的計劃,是出動三萬大軍,準備半年糧草,以待破敵之用。”
“三萬大軍?似乎有些多了。”
“多了?公達為何會這麼說?”一旁衛覬驚訝問道。
他對軍事不怎麼了解,但也知道大凡用兵,自然是兵力越多越好,但如今荀攸卻說三萬人有些多了,這實在令他不解。
便是段增臉上也『露』出驚訝之『色』。
荀攸沉聲解釋道:“兵在精而不在多,要討伐叛軍,我軍勢必要深入到涼州去,而若是出動三萬大軍,糧草供應勢必會存在困難,容易被敵所趁;反之,若是隻動用少量兵力,就能將更多兵力用於保障糧草供應。”
段增點了點頭,上一次出兵涼州之所以會失敗,與其說是中了韓遂誘敵深入之計,還不如說是受後勤供應的影響,導致了各路大軍必須趕時間,結果五路大軍的用兵過程都有些倉促,最終為敵軍所趁。
“與其投入較多兵力,卻倉促用兵,不如只投入較少兵力,卻能安心與敵軍周旋,尋找敵軍破綻。所以某以為,若是陛下調撥三萬大軍給你的話,那麼至少要留下一萬大軍來保證糧道暢通。”
段增點頭道:“公達所言甚是!不知公達還有何建議?”
荀攸道:“暫時並無太多想法,不過若是朝廷正式下達詔令後,還請叔益迅速趕往軍中,對軍隊的實際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等做好了完全準備之後再出兵,切不可倉促行動。”
段增沉聲道:“這個某自然知道。若是公達沒有別的疑『惑』,那以後就要多多勞煩公達了!”
荀攸微笑道:“敢不盡心竭力?”
如此,二人算是正式確立關係,荀攸將正式出仕,以參軍的身份,領軍司馬之職位,在段增麾下出謀劃策,參贊軍機。
雖說給他的職位只是軍司馬,不過作為段增的親信謀主,又擔任著參軍的職位,軍中眾將又有誰敢小瞧他呢?而且這還只是暫時的,畢竟荀攸只是剛出仕而已,等以後立下功勞,自然會繼續升遷。
而且段增以前還與他有過愉快的合作經歷,所以荀攸只是大致詢問了幾句便確定接受徵召。
與荀攸商談妥當後,這時,一旁衛覬也開口道:“某對於臨陣機變不怎麼擅長,此乃叔益你和公達等人的事;不過,叔益你在信中說,要將全軍的軍紀都交由我來執掌,在此我就要問一句,若是軍中有將領違反軍紀,某可有權利進行處置?”
“當然有!”段增肅然答道:“某既然說了將軍紀交由你來負責,你自然有權利處置那些違背軍紀之人,否則某的承諾豈不是成了一句空話?伯覦兄放心,等到了軍中之後,某會公開向全軍宣佈對你的任命,到時候不管是誰違背軍令,伯覦皆可自行處置,某絕不干涉!”
“便是你的親信部將犯了錯,你也不干涉?”衛覬眼神一亮,連忙問道。
“當然,不管是誰,只要犯錯,就任你處置,包括我也一樣!”
衛覬欣然一笑,站起來拱手道:“如此,某也沒有什麼疑問了。今後但以叔益軍令是從!”
他最擔心的就是段增會干涉他執行軍法,畢竟這個時代的朝廷中,干涉司法的事情多了去了,甚至很多時候法律都會因一人之言而廢,若是段增也是如此的話,他寧願立即回到安邑去也不會答應段增的徵召出仕。
而如今有了段增的承諾,他自然放心不少。
“善!以後也要多勞煩伯覦兄!”段增也連忙站起身肅然回禮。
……
接下來一段時間裡,衛覬、荀攸都在洛陽住下了,荀家和衛家都有族人在洛陽任職,所以他們倒不用擔心住宿的問題。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