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是,此時楊劉南城和鄆州城這兩處地點尚未攻克,楊渥怎麼會將這兩個釘子留在自己後方呢?
實際上早在昨天晚上大戰結果已定後,楊渥就派出了傳令兵,告訴後續的援軍沒必要過來了,讓他們直接前往楊劉南城歸屬周本指揮,讓周本以最快的速度將城池拿下。
楊劉南城從被圍困至今已經有大半年的時間,城中的糧草雖然還能支撐一段時間,但長期的圍城也早就讓守軍將士士氣低『迷』,若不是指望晉王李存勖領軍前來解圍,只怕他們早就撐不下去了。
而如今隨著援軍被擊潰,城中守軍想來也不會繼續頑抗了。
楊渥將楊劉南城的戰事直接交給周本,而對鄆州城的圍攻,他則打算親自前往督戰。
楊劉南城畢竟是在黃河邊上,與河北的訊息不可能徹底切斷,比如這一次李存勖率軍渡河之前,就曾派人與城中守軍取得聯絡。
不過與楊劉南城不同的是,鄆州距離黃河還有段距離,而且中間還隔著濟水,外面又被劉信率領的三萬吳軍圍得水洩不通,所以鄆州對外的聯絡是真正被斷絕了的。
在大半年時間都沒有任何援軍的訊息的情況下,鄆州城守軍之所以能一直堅持到現在,可以說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守將李嗣源的堅持。
歷史上的李嗣源雖然最後奪取了李存勖的皇位,不過真要說起來,他其實並沒有造反的打算,反而對李存勖較為忠心。
後來之所以造反,更多的是因為走投無路,不得不反。
在被吳軍圍困的大半年裡,李嗣源不斷激勵士卒,宣稱援軍即將到來,又採取各種辦法安撫軍心,這才能一直堅守到現在。
不過如今隨著晉軍大敗,楊渥也沒有耐心繼續圍困下去。
在休整三天後,他率領大軍直接趕赴鄆州,與劉信匯合,準備發起攻城大戰。
而當他剛剛過了平陰的時候,周本那裡便傳來好訊息,楊劉南城被攻破了。
之前周本設下伏兵,一舉大敗守軍,殲滅敵軍近六千人,可以說經過那一戰後守軍已經膽寒。
而隨著晉王大軍潰敗的訊息傳出,守軍的抵抗意志進一步下降,而吳軍一方則士氣高昂,周本在得到援軍之後,很快就發起攻城戰。
經過兩天時間的猛攻,吳軍終於一舉攻陷城池,斬殺守軍三千餘人,俘虜敵軍近萬人,同時還繳獲了大量的軍械輜重。
晉軍守將李周見大勢已去後,斷然拒絕了投降,率領身邊親信侍衛向吳軍發起決死反擊,最終戰死在城門口;其麾下部將除了少數人跟隨他一起戰死外,其他多數人都選擇了投降。
至此,楊劉南城這顆晉軍留在黃河南岸的釘子終於被吳軍拔出,而留在河面上的三道鐵索也被吳軍斬斷,黃河河道上對於吳軍來說再無阻隔。
十二月下旬,楊渥親領大軍抵達鄆州,與劉信匯合,準備展開攻城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