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百騎兵?這肯定是敵軍的先鋒援軍,主力就在後頭!”閻行心中咯噔一聲,知道戰機已經徹底失去,當下不再猶豫,大喊一聲:“撤軍!”
叛軍各部在得到命令後,立即如『潮』水般撤退了。
環形車陣內,徐榮見到敵軍撤軍後,頓時無力地坐在地上,長長鬆了口氣,其他士兵也都爆發一片雷鳴般的歡呼。
他們僅僅五百士卒,卻憑藉環形車陣,成功擋住了近三千敵軍長達兩個多時辰的圍攻,並且最終等到了援軍的到來,每一個士卒此時心中都有著劫後餘生的慶幸感。
但徐榮此時卻沒有徹底放鬆,他僅僅休息了片刻,等見到敵軍真的撤退後,便立即下令道:“諸位,敵軍撤退,如今正是追擊的時刻,有膽量的,就跟某一同殺出去,建功立業,就在今日!殺啊!”
說著,他一揚手中戰刀,當先衝出車陣,向正在退卻的敵軍追去。
其他士卒一開始都被他的舉動給驚呆了,不過隨即反應過來後,一個個也都大喊著追殺出去。
一時間,原本還氣勢洶洶的叛軍,居然被幾百個早就精疲力竭的漢軍士卒給殺得慌忙逃竄,再加上龐德率領的七百騎兵也在拼命衝殺,叛軍隊伍也有些招架不住。
還好在關鍵時候閻行親自帶著隨從斷後,這才擊退了漢軍追兵,沒有讓撤退變成潰退。
自此,這場叛軍對漢軍運糧隊的突襲戰以閻行的撤退而宣告結束。
漢軍一方因為遭到突襲,前軍和中軍完全被擊潰,大批糧草被焚燬,士卒陣亡千餘人,剩下還有千餘人潰散,只有後軍軍侯徐榮帶領五百士卒拼死力戰,最終堅守到援軍趕來,並且還保住了一百多輛糧車。
而叛軍一方同樣損失不小,他們一開始進展非常順利,但之後在進攻環形車陣時卻傷亡慘重,後來撤退時又折損不少士卒。
總的來說,這一場大戰應該算是叛軍取得了勝利,他們成功焚燬了漢軍的大部分糧草,並且自身的傷亡也遠遠低於漢軍,只是在最後未能取得全勝而已。
……
“末將徐榮,拜見都尉大人!”
“徐軍侯請起!”見到徐榮,尤其是在聽到他自報名號後,段增心中還是有些驚詫的。
徐榮這個名字對段增來說並不陌生,這傢伙在演義裡面屬於打醬油的三流武將,基本上沒多少人聽過他的名字。
不過真實歷史上的徐榮,卻可稱得上是一位名動一時的猛人,他的戰績足以令人瞠目結舌,因為他先後率軍擊敗過曹『操』和孫堅,而且都是徹底擊潰!
他在歷史上關東諸侯聯軍討伐董卓時,乃是董卓麾下的五個中郎將之一,與段煨、胡軫、牛輔等人同級,至於後來掌控了朝廷大權的李傕郭祀,他們在那時候還只是牛輔麾下的校尉而已。
在與關東聯軍交戰的過程中,徐榮率領麾下將士先在滎陽汴水大敗曹『操』,若不是曹洪捨命相救的話,一代梟雄恐怕要歸天於此了。
接下來,徐榮又在梁東一戰裡大敗孫堅,將孫堅殺得丟盔棄甲,若不是麾下親信將領祖茂換上他的赤罽幘引開徐榮軍的注意力的話,孫堅也未必能逃出生天。
兩次大戰就擊敗了曹『操』、孫堅兩個牛人,這足以證明徐榮的實力。
可惜後來在董卓死後,西涼軍發生分裂,徐榮投靠王允,率軍在與李傕郭祀交戰時,因為友軍臨陣倒戈而戰死沙場,未能在後來取得更大戰果。
……
此時,當得知這樣一位具有名將潛質的將領,如今就出現在段增面前時,段增心中頓時有了想法。
“徐軍侯,若是本將記得不錯的話,今日領兵護衛的應該是李司馬才對,現在他人呢?怎麼沒見他?”
徐榮沉聲答道:“回稟大人,李司馬在剛才的戰事中,已經戰死了,副將假司馬魏寧也一併戰死。”
“都戰死了?”段增皺起眉頭,沉聲道:“你把今日一戰的經過詳細說來聽聽。”
徐榮頓時有些緊張起來,今日這一戰雖說身為主將的李博和身為副將的魏寧二人才應該承擔主要責任,自己只是一個軍侯,僅僅負責後軍,而且在激烈戰鬥中成功保住了一百多輛糧車,按理說應該是有功無過才對。
但問題是,現在李博、魏寧二人都已經死了,目前全軍中只有他的官職最大,即便他將事情經過詳細說來,別人也或許會覺得他是在推卸責任;若是眼前這個年輕的都尉非要將責任放在他身上,他可沒地方說理去。
徐榮心